5000言
首页
动态
搜索
公众号:5000言
手机扫码访问本页
公众号:5000言
登录 注册
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全文
简介
思想
孔子
目录
视频
人物
名句
书评
儒学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当前位置:
主页
论语
八佾篇
【原文】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①,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①禘(dì):一种极为隆重的祭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灌:祭礼开始时,向代表受祭者献酒的仪式。
【翻译】
孔子说:“举行禘祭的仪式,从完成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解读】
举办典礼要注重实质
在古时,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并且祭礼有很多种,如天地、祖先、各行业的祖师等,都要定时进行祭拜,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们知恩报恩的精神,告诫人们不能忘记养育了我们的天地和祖先,以及创造了文化和技能的先师等。由于祭祀属于精神层面的修养,因此对于心态的培养特别重视,只有诚心诚意才能不断提高。在本章中,鲁公正是失去了这份诚心诚意的庄重,所以孔子才不愿再看下去了。
祭祀重在意诚,可是,鲁国国君在刚开始举行禘礼时,多少还有些敬意。可是,等到献完酒以后,君臣就都懈怠下来了,虽然仪式尚在,但都成了虚文,内心没有一点儿恭敬虔诚的意思,只要稍有德行之人都是看不过去的。在孔子看来,当时鲁国内的社会文化严重衰败,几乎所有人都无视礼乐制度的存在。在举行祭祀典礼的时候,僭礼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君臣在祭祖之时缺少应有的恭敬之心,只是走走过场而已,这让孔子很失望。
祭祀之礼,现在已经淡化许多,但仍有大量遗存。比如,为逝者举办隆重葬礼,在先人的忌日上坟,在清明或中元节为先人上坟化纸,这些活动,都是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在举办这些仪式时,不是讲究场面多大,花费多高,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要有深深的哀思、真挚的怀念。如果离开这种情怀,只注重形式,便失去意义而毫无价值。从国家政府层面上说,像国家领导人去世时的追掉会、伟人的忌日纪念活动,还有清明时节政府组织的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同样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这价值必须由真情实感来体现。如果是虚应故事,就会变成自欺欺人的花架子。这样的活动,多源于古代的祭祀之礼,所以应该理解这些仪式的真正精髓所在,把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继承下来并加以发扬。
除此之外,国家、政府和民间,也会举办不少庆典,这些庆典本质上都是中国礼仪文化的继承,也有存在的价值和举办的必要。但要把这些庆典办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的精神本质所在,理解这些活动的真义所在,怀着敬诚之心,加以诚挚纪念。如果只注重其外在形式,而忘记这些活动的本质,无异于买椟还珠,舍本逐末。遗憾的是,现在的有些活动外表看隆重而热烈,实际上却没有几个人投入真感情。这已经丧失了最为宝贵的传统礼仪精神,应当警醒。
上一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下一篇: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共
0
条评论
最新
最早
加载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登录5000言
账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
登录5000言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