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一次看《论语》,都会觉得,我比较喜欢论语里的那个孔子:比起朱熹的孔子,要可爱多了,真实多了。他喜欢穿得体面,喜欢安安静静的发呆,喜欢有事没事发发牢骚,做一些每个老头都会做的事情。 不了解儒家的人,不了解孔子的人,往往会觉得,一个拥有万世师表盛名的人肯定已经超过了人的范围了,他被神话了,变成了一个符号。仿...
机缘巧合,最近手头在审的书稿就与论语有关。以此为契机,索性写一篇《论语取名》。 写取名文章的发端,纯粹为好玩,我确也有些恋古,写得不亦乐乎。不过自朋友认真相问取名事宜,我顿觉诚惶诚恐。取名之事,旁人代劳总不太好罢,建议倒是可以提些的。 粗略说,取名重在字意、字音、字形。名字寄托美好希...
一直很难忘一篇短文:一个富翁在海边度假时见到一个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商人的经济头脑使这个富翁忍不住问那渔夫为何不去出海捕鱼,没想到渔夫懒洋洋地反问他道捕鱼作什么拿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然后呢再买大船,捕更多的鱼然后呢开渔场,当老板然后呢赚更多的钱,做成功的商人&mdas...
对于整个东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许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总试图将儒学作为宗教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许,如果所有无法摆脱的精神制约都可以视为宗教的话,孔子确实是这样一种后果的直接缔造者。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诚的教徒永远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国宗教始终不过是无数围绕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会有...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个解释我一直觉得有很大的歧义。这里的女子,我觉得是歧义的关键。所以不妨深究一下, 女子,这个词我一直觉得很奇怪,古人一般是很少管女人叫女子的。那么这个女是什么? 《诗经》里有三岁贯女,这个女是通假汝的,那么是否论语里也可能是汝的通...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社科专业的文科生,念了十几年的书,竟还没有认真的翻过《论语》这本书,虽然介绍家乡山东时,常常把孔子这位世界闻名的老乡挂在嘴边,试图增加家乡的文化底蕴,但是对孔子其人确实了解不深。这个几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人的老头儿,究竟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我想不仅是我,想必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一知...
先秦儒家与道家文艺思想的互补关系,这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了。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 纵观我们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意识形态上最为活跃、最为开拓创新的先秦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真可谓百家蜂起,诸子争鸣。然而令人感到...
在《论语》面前,我们是虔诚的朝圣者,每一条朝圣路都是由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贵在能迈出去并坚持走下来,当然其所走的轨迹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自己是这样的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生命中的困境不可克服,反而是一个鼓舞。 笔者认为《论语》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引领人走向简单朴素、让心灵宁静的书,其中处处可见...
不错,我到三十岁以后才始读《论语》,却是连续读了两遍。一本书读两遍甚至更多,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并不稀奇,有很多书我都读了两遍以上,但一本书读到最后一页之后马上又回到第一页重读,《论语》于我来说是绝无仅有。可见我的相见恨晚之情。虽是恨晚,却并不后悔。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在二十岁时读它,我未必能领会它的精妙。子曰三十而立&...
打开《论语》,把书翻到《为政篇第二》第十四节,我们可以读到: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那么,什么叫作周、什么叫作比呢?忠信,就叫作周,阿党,就叫作比。这是最通俗的解释。 周,还可以解释为合、亲和以及调和。另外,周,还有接济和救济的意思,如:周济。 比,解作阿党,阿(ē婀)意为迎合...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里仁篇第四》第十一节的经文。 大意是:君子用心于品德操守,小人惦记着家乡田土;君子关注刑典遵守法规,小人念念不忘好处利益。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能苟安乡土,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苟安乡土是小人的心态。
《里仁篇第四》第十六节记载: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就是明白、晓得和开导。 上句的通俗译文是: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但是,我却认为应该把喻于义译作晓之以义;把喻于利译作晓之以利。 这样一来,我的译文便是:一事当前,君子首先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道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见《颜渊篇第十二》第十九节。 鲁国正卿季孙肥(谥号康)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问:如果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答道:您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戮?如果您真想把国家搞好...
《颜渊篇第十二》第十六节记载了孔子的这样一句话: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老先生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应该破坏别人的好事、促成别人的坏事。锦上裁花、掠人之美,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为虎作伥、助桀为虐,那都是小人的所作所为。
孔子说:君子胸襟坦荡,度量宽大;小人为利所困,忧伤不已。 这句话被刊在《述而篇第七》第三十七节,原文是: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能只顾追求物质享受,做金钱的奴隶,为利所困,这样只能陷于长久的忧怨哀伤之中。只顾追求物质享受,那是小人的精神面貌。
硁(kēnɡ坑),击石声。硁硁然,是浅见固执的样子。因此,本节的标题可译作:小人啊,固执如顽石。 《子路篇第十三》第二十节记录了子贡和孔子的四问四答。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篇第十三》第四节记载了这个有趣的故事。白话译文如下: 学生樊迟(亦名樊须)请孔老师教他种庄稼,孔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典出于《子路篇第十三》第二十三节。 我的理解是:君子崇尚道义,所以能够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但见解各异、决不苟同;小人追求利益,所以宁愿背叛道义、阿附苟同,但为争夺利益勾心斗角,不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能背叛道义、阿附苟同;为争夺利益勾心斗角,那是...
《子路篇第十三》第二十五节记载: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这里的说(yu越),古同悦。 孔子说:君子容易事奉但很难讨好;不用正当的方法去讨好他,他是不会高兴的;但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他会根据各人的才干作出安排,并...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见载于《子路篇第十三》第二十六节。 用白话解释,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而不傲慢骄横;小人傲慢骄横而不安详舒泰。 君子重道循理,所以能够安详舒泰;小人图利逞欲,所以必不能安详舒泰。不一样的精神面貌源自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能图利逞欲。傲慢骄横,...
《宪问篇第十四》第六节: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做出不慈爱、没良心的事情,有时候也会有的啊。但是决不会有小人做出慈爱和有良心的事情。 看来孔老夫子对小人的成见很深。但是,小人并非统统都是坏人,小人和坏人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即便是坏人,也不可能...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是《宪问篇第十四》第二十三节所记载的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所说过的话。 用时下的语言表达,孔老夫子这段语录的意思是:君子上进,小人下流。 君子循天理,攀山往高处走,所以上进;小人纵人欲,顺水往低处淌,所以下流。 毛泽东曾经为少...
《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一至第二节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个故事说的是:卫灵公向孔子请教打仗的阵...
孔老先生教导我们:君子遇事总是自我反省,凡事首先依靠自己解决;小人遇事从不自我反省,凡事势必乞求别人帮忙。这句话被记载于《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二十一节,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事实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君子,也不可能事事统统依靠自己解决,永远都不需要...
《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三十四节: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用白话诠释,孔子说:君子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要求他什么都懂并拿些无关紧要的琐事细务去为难他,但因为君子德才兼备,所以可委以重任、处理大事;小人德薄才浅,故不可委以重任、处理大事,但可以让他们去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琐...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见《季氏篇第十六》第八节。 孔老先生说:君子有三惧:惧天命,惧高官要员,惧圣人所说的话。小人对天命没有认知所以不怕,戏谑高官要员,对圣人所说的话不以为意。 时代不同了。人们对所谓的天命、...
《阳货篇第十七》第二十三节: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吗? 孔子答道:君子首先崇尚道义。如果君子只崇尚勇敢而不崇尚道义,那就会作乱;如果小人只崇尚勇敢而不崇尚道义,那就会做...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被记载在《阳货篇第十七》第二十五节。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最难供养的。亲近他们吧,他们就不谦让、不恭顺,疏远他们吧,他们就抱怨。 于是,我们知道:供养小人,或者与小人相处,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太亲近,也不能过于...
《子张篇第十九》第八节: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这是《论语》里最后一次提及小人。 子夏说:小人对于自己所犯的过错啊,一定有理由加以文饰。 这句话也应该是成语文过饰非之中文过这两个字的出典。 过错,人人都会有。过则不惮改,讲的是:犯了...
读罢本栏目的内容,我们大体上已经知道了在儒家鼻祖和众门生口中笔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被称为小人。 小人比而不周、小人怀土、小人怀惠、小人喻于利、小人长戚戚、小人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小人无大志、小人硁硁然固执如顽石、小人同而不和、小人难事而易悦、小人骄而不泰、小人不仁、小人下达、小人穷则滥、小人求诸人、小人德...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见之于《阳货篇第十七》第十二节。 孔子说:面色严厉但是内心怯懦者,拿小人打比方,他就像攀墙挖洞的窃贼一样啊。 高墙外表坚硬有如严厉的面色,但被挖洞打穿之后,身居其中的窃贼既怀偷盗之心又虚怯其中,深恐被人察觉,有如内心懦弱。这是一...
《阳货篇第十七》第四节所记载的故事也不乏趣味。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们来到了...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本句典出于《雍也篇第六》第十三节。 女(rǔ辱)是汝的古体字。 儒,古时指读书人,如儒生。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像君子似的读书人,不要做一个像小人似的读书人。 可见,读书人也有君子小人之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与读不读书无关。君子堂堂正正,谋道重德义,与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的第一句,第一句要学好!才能学这本书。或者说,这本书一半在这第一句话里面,第一句学明白了,终身都会学,第一句没学明白,这本书也不用读了。 程颐说,读圣人书,要对每一句话,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己,学以润身,...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姓有名若,孔子的学生。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都称名字,颜回也是名字,没有称颜子。只有有若和曾参,一直称有子、曾子,另外冉有和闵子骞(qiān)偶尔称子。所以有人推...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令...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就是著名...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是治。乘,是四匹马拉的战车,千乘之国,是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 孔子这是讲治国了,治理一个中等诸侯国,怎么治理呢?他说有五大要件: 第一,是要敬事。面对每一件事,首先要敬...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是后生小子,出则弟的弟,就是悌,尊敬兄长。谨,是做事踏实,不乱来,有始有终,谨慎可靠。信,是说话诚恳,言出必行。后生小子,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兄长,做事踏实可靠,说话恪守诚信。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 贤贤易色。贤贤,前一个贤是动词,后一个贤是名词,贤贤,就是尊重贤德。易色,有两种...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厚重,敦厚持重,浑厚庄重。厚重的反面,就是浅薄。 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如果不厚重,就没有威信。 厚重是一种修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平易亲切,同样厚重...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是曾子的话。 慎终。慎,是谨慎、慎重。终,是指家人去世。张居正讲解说,人伦以家庭亲人为重,父母在世时,或许还能尽孝,但若父母去世,有的人就认为亲人已经去世了,无论做什么也意义不大,就不能尽到诚意礼节。这...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姓陈名亢;子贡,姓端木名赐,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禽问子贡,夫子每到一国,必能得悉这一国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探求得来的呢?还是别人告诉他的呢?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在世时,因为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所以看不出子女的行为。这时候就观察子女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子女做了家长,大小事情,都由子女说了算,这时候观察子女的行为。如果过了三年,子女都没有改变父亲生前的行为,而是一以贯之,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之用,和为贵。 礼,是礼仪,是尊卑上下的礼仪。对礼的运用呢,贵在能和。和,是和顺从容,是尊卑上下之间的种种调和融洽。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华杉详解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信,约信,承诺。义,义理,朱熹说事之宜也。复,朱熹说践言也言可复,即兑现承诺。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里提出了好学的四大特征,你有这四大特征,就算你是好学之人了。 第一是食无求饱,吃不饱饭也无所谓。当然这也不是要你饿肚子。张居正说,食也养生,也不去求饱。吃饭是为了生命需要,不是贪吃。...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一个人如果贫穷而不谄媚,富贵也不骄傲,这个人怎么样?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我不了解别人。 这两句话,说起来简单,却深刻到骨髓,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毛病。 我们怕什么呢?就怕别人不了解我。上级不了解我,我就怀才不遇,得不到提拔;客户不了解我,我就接不到生意;朋友不了解我,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同类,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那是人生一大乐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那不才是君子吗? ...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