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器识道

据《荀子·宥坐》记载,孔子与弟子一同到鲁桓公庙参观,看到了一种名叫“欹器”的器皿。它是祭祀时盛酒用的,外形很奇怪,看上去好像随时都会倾覆。
 
孔子不认识欹器,便向守庙人询问,守庙人回答道:这是君主放在座位右侧(古人常常把珍视的事物放在座位右侧)的器皿,目的是劝诫自己的言行要中正,不偏不倚。
 
这番话勾起了孔子的回忆,他说:“我听说过这种容器:它空着的时候就会倾斜;承载的容量恰到好处时,它就很端正;一旦满了就会倾覆。”
 
为了让弟子亲眼见识一下,孔子便让他们往里面注水,果然情况同他说的一模一样。孔子不由慨叹道:“唉,这个世界上哪有满了而不会倾覆的事物呢!”
 
子路却不满足,进一步向孔子询问道:“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满而不覆的状态呢?”孔子回答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大意就是,有聪明才智却不显能,有功却不贪得,有勇却不逞强,富裕却简朴谦让,才能保持已经得到的盈满地位。这段对话点出了一个真理:任何事情都要有度,一旦过了度就会变质。正如《易经·乾卦》所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意思是说,身居高位的人千万不能太过骄傲,否则会因失败而后悔。
 
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而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非人力所能抗拒。既然如此,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中正平和,不偏不倚,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否则,就会像孔子说的“过犹不及”了。事情做得过了,就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这才符合孔子一贯主张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