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堕三都

孔子任职期间,办事认真,待人谦逊有礼,和大臣相处都配合默契。不仅在外交上颇有业绩,内政上也把整个鲁国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夹谷会盟后,鲁定公对孔子信任增加。一次,他问孔子:“君主应该怎样役使臣子,而臣子又应当如何侍奉君主?”孔子回答说:“君主役使臣子应当合乎礼制,而臣子侍奉君主应当忠心耿耿。”孔子这个答案,一方面指出君权的使用不是毫无限度的,只能在礼制的范围内,按照礼制的规定去使用。君王的地位从来都是至高无上的,缺少监督和制衡的后果,必然是权力的滥用,进而产生腐败堕落。所以孔子提出要以“礼”来约束权力的行使。另一方面,这句话又指出:如果君主能按照礼制对待臣下,那么臣下也必须对君王尽忠竭力。孔子也借此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所以鲁定公听后,对孔子更加信任与重用。季桓子也对孔子信任有加,言听计从。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宣布孔子受季桓子委托,代理处理相国事务,参与国政,给孔子一个“摄行相事”的重要地位。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指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也就是拆毁三桓所建城池,同时解除他们的私人武装,名正言顺地削弱他们的势力。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毁掉各自的封邑费邑与郈邑。于是叔孙氏先拆除了郈城,这一过程比较顺利;但轮到季氏的费城时,却遭到了公山不狃的顽强抵抗。公山不狃和叔孙便联手率领费城人袭击鲁国国都,打算来个“围魏救赵”。猝不及防的鲁定公仓皇躲进季氏宅第,登上季武子台。费人进入曲阜之后,立刻冲到季氏的宫室外,将它团团包围起来,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孔子及时赶到鲁定公身边,指挥武将申句须、乐颀率领精兵反击,费人不敌逃走了。孔子指挥军队乘胜追击,在姑蔑(今山东泗水县境内)这个地方彻底击败了费人的武装,公孙不狃匆忙逃到齐国避难,费城终于得以拆毁。孔子打算再去拆毁郕城时,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郕邑。鲁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