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一般指行为。“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对于人的行为,孔子的基本态度是:第一,反对言过其实,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一种耻辱。第二,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不但要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孔子认为,只听信人说的话就对其品行下结论是片面的,只有观察人的言行,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才是正确评价人的方法。第三,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原则上决定于是否与“礼”的规范相符合。孔子说:“立于礼。”(《论语·泰伯篇第八》)“礼”是行为的根据,同时也是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
 
“行”用作动词时,意思常常是“做”。“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篇第二》)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做什么不做什么有严格的界限。从外在标准看,君子只能做符合“礼”的规范的事,不能做背离“礼”的规范的事。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做任何事,都必须符合“礼”的规范,不得超越“礼”的界线。从内在要求看,君子只做符合道德原则的事,不做不符合道德原则的事。依道德原则行事,是孔子一贯的立场。在《论语》中,这方面的记述很多。如在对待“仁”这一道德原则上,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第四》)又如在对待“义”的问题上,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行义以达其道。”(《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总之,做有道德的人,依道德原则行事,是孔子的终身追求和理想,它涉及到行为的方方面面。孔子作为道德家,其最大影响就在于做人做事的思想。
上一篇:
下一篇: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