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
 
1.1子曰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④?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习:“习”字的本意是鸟儿练习飞翔,在这里是温习和练习的意思。
 
③说(yuè):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④乐(lè):快乐。
 
⑤愠(yùn):怒,怨恨,不满。
 
⑥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者”;有时又指“有位者”,即职位高的人。这里指“有德者”。
 
【翻译】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解读】
 
学什么,怎么学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使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也就不必再赘述了。倒是那学什么、怎么学的大深意,却是很有必要说上一说的。
 
“学而时习之”第一个“学”指的是学习。那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许多人把学问当作知识,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大千世界,知识海量,如果把学问当作知识,那恐怕一辈子什么都不用干了,只做学生就够了。尽管哲人说,学无止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但也要有选择地学。细读《论语》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指文学水平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学问一一做人到位,做事正确。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更点明个中意味,指出此节所述是人的“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他强调的其实是“学”之后的“行”。一门心思只学知识,而不想着如何让学到的知识先服务于自己,后服务于社会,造就的无疑会是一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百无一用的书生。这就需要在正确知识引领下,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事。有些人满腹才学,却尽做祸国殃民之事,一样是“无学”之徒,譬如秦桧、严嵩等人。有些人,虽然读的书不多,知识也不够丰富,但做人有担当,做事有主见、重大义,这样的人就是有大学问的人。
 
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里形成的,也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
 
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不良习气作斗争,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和“乐”,有着无限的乐趣一一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是运用自己的心灵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快乐。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培植人格,更能增长智慧,这种成长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说的。孔子的心态和气度真是非凡博大啊!
 
其实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或有体会,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或者掌握了一种高效做事的方法,这个时候,是无比快乐的。
 
“乐感”是人外在行为收效内化后的情绪体验,这一情感历程无疑是寂寞的。难怪李白曾有诗言“古来圣贤皆寂寞”,一语道破了做学问的境况。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概莫能外,中国的孔子、庄子,西方的苏格拉底、叔本华、马克思无不寂寞一生。所以,如果真心向学,就要有耐得住寂寞、不怕凄凉的精神,否则免谈。真正做学问的人,活着的时候,很可能没一个人了解他,有时甚至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其思想的伟大价值。不要说圣贤,就是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常常感叹,了解自己的人太少了。
 
可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圣贤也是人,身处无边的寂寞中,多么期望能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千秋大业,与他谈论道德学问,和他有着强烈共鸣,能够与其砥砺互进,那是何等的欣慰和快乐呀!于是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然而,这样的知己很难得。有时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一个。
 
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怎么办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处世交友都是人生要义,当以人和为乐事,“人不知而不愠”才是为人为学的最高境界。普通人遇到困难,遭到挫败,或被人误解时,往往满腹怨气,怨天尤人。而一个道德学问精深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做好,该如何改进等。自持仁心,不断进德修身,自己的心灵就会充实、圆满,并最终获得幸福。所以,人的一生,关键是自知自立。自己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当然,更不能不奢求于外。
 
《论语》开篇的这几句话,并不是简单谈读书学习这么简单,而是讲如何学做人,如何做学问。学而时习,与朋友共,不为人知而不愠,就能不断增进美德,开启智慧,就能使自己的心灵获得滋养,思维得以拓展。如此,就会踏上真正的心智成熟之路,进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一一修成君子。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论语真义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翻译的太差了!人云亦云,越学越糊涂,不是吗? 5000言942249909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国学就要好好品,以前学的很肤浅,希望自己能静下心来好好读!读明白! 5000言277037753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到的东西要反刍 量子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段话的重点应该放在“乐”,“悦”,“不愠”上,是劝学之言,夫子劝学,格局直接打开,不提经济价值,不搞道德绑架,就讲情绪价值。学习让你开心幸福啊。为啥,不是啥多温习就开心,是你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你能用啊,实习好吧,学以致用,开心不开心?小孩学理论不开心,做手工很开心,就这个道理啊。第二个不是啥朋友来了就开心,是你学了东西,讲的话远方的朋友听了都想来拜访你,被认同的开心。第三个最重要,学习能强大你的心智能力,对外界的言语抵抗力就强,就不会被网络暴力搞抑郁。 顾清栾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真的好想吧这个这么好的网站分享给全球造福世界(咱要有大格局懂不-_-!)我下载了好多个软件,“学”过几十次国学,都没有一个男的,其他的只有个翻译就没别的了就这最详细嘴有用布拉布拉略略略 顾清栾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太好啦,“学”了一年多的国学,看了这个才知道(。•̀ᴗ-)到底怎么学 扁石和丁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引流了,引流了,引流了!请看论论就论论的《论论《论语》》,边写边发布,已发布到为政第二攻乎异端。查找公众号:扁石和丁。作者:论论就论论。欢迎对《论语》感兴趣的朋友们。 温润如玉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有种对“时习之”解释是“在应该、合适的时间温习练习” 5000言193046665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学问获得,需要复习、践习,更需要总结提高;需要反思、随时实地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提高修养。人不知而不愠,才是为人为学的最高境界。人的一生会经常遇到困难、挫折甚至被人误解,不要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而要反求诸己,自我反思,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如何改进。 Zi亮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④?人不知而不愠⑤,推荐大家看一下复旦大学张汝伦教授的解释 5000言685473596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儒家大智,却被世人的私心欲望应用!所颠倒,但也必然经历这一个阶段!现在终于回归的苗头!当我们以无私,公正之心去学论语,会领悟更深一些! 且行易行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時習之,不僅能訓練大腦,還能不浪費之前所學習的時間,讓之前所花的時間都能和現在有所聯繫。我乾媽,在年輕的時候認真學習過日語,反應快,能好好吸收知識,也曾被日語老師稱讚過,但後來疏於溫習,加上日常上用的少,漸漸忘記了。她現在也有點後悔,後悔自己沒再繼續好好學,現在對日語的記憶全沒了,只記得停留在那時的稱讚。若退一步說,在那時還能繼續溫習,直到現在想想,溫習,溫故而知新,也真的是一件趣事,值得高興快樂的事。 5000言707535208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拙见:从小到大,我们都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学到知识能够时常实践练习运用,不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吗?有相识相知的朋友好久不见,从远方过来探望交流(或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朋友),朋友过来虽有叨扰和花费,但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相互交流,在某些观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别人不理解不认同自己的观点,能够做到包容,不因不同意见而不满,不也是君子应该做到的吗? 寂静之声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也好《道德经》也罢,都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孔子是不懂《马哲》的,也没总结出否定之否定。但就孔子的时代而言,孔子亦可称圣。外王内圣,可得一个圣字。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儒家文化批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和“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世间的伦理规范越严密,典章制度制订的越繁琐,那表示世间的道德越失落。所谓:“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庄子对儒家的批判“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乎禽贪者器。是以一人之断制天下,譬之犹一覕也。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
墨子对儒家文化的批判“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及“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伟人对儒家的批判。“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皆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都告诉我们,学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圣贤书不是搞个人崇拜。儒学只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只是因为封建帝王的需要才成了所谓的“国学“。
儒家的“二元对立论”的思维,影响了华夏几千年,让大部分劳动人民的认知始终停留在对错的选择上,这是愚民之术。直到“五四运动”将儒家拉下神坛。个人认为先秦之后除“心学”外的儒学皆伪学。那是辫子越编越粗,越编越长,已经远远偏离了孔子创立儒学的的初衷。造就了大批“东林党“的“水太凉”的蝇营狗苟之徒。违背了“学而时习之”的儒学初衷。
窃以为,子曰:“学而时习(实习;世袭)之”讲的是哲学中的“扬弃”。理论要结合实际,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儒学要服务于人民。
“人不知而不愠。”此句出自哪里呢?或许是那句。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以上一家之言,5000言,确实是个好网站。或许网站门前有两棵树,黄昏时会有猫头鹰落下。祝网站越办越好! 晴扬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首篇首章说的第一个字是“学”,最后一个词是“君子”,合在一起学做君子。再拿《论语》开篇就出现“说”,“乐”这种快乐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与同时代西方的:”罪“,“痛苦”相比较,其间深意,需用心体会之。 七十二渡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首篇用一个乐字,统领全书,点明生命要义。
①学而时习之,为乐之源泉,是生命的动力。
②遇到志同道合者,共同学而时习之,是乐之幸运,乐之畅快,但往往可遇不可求。
③更多时候,没有遇到志同道合者时,能耐住寂寞,忍住屈辱,不断磨砺心性,强大内心,这是乐之精髓,乐之灵魂,是乐的实落用功处。 5000言466314193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读书时不知典籍好,现在来看觉得古文太优美了 哈利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窃以为,习的意思是实践。则整句的意思是:学习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因此体会到自身品格的精进,内心喜乐。窃以为,远的意思还包括时间维度。孔子本是宋裔,即商族人。商族的文化,可以从《翦商》中窥得一二。但孔子却说“吾从周”,文化认同的是周公。孔子在当世,没有朋,但因着“从周”,而与周公为朋,从而”吾道不孤“,故不亦乐乎。<br>窃以为,孔子提出的”人不知而不愠“是最高超的启智金句。将人的集体无意识中的向外寻求关注、肯定、优越感等一概扬弃。直指内心,是中华传统版本的”见性成佛“!<br>大哉孔子! 5000言5407345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不被人理解,不被人重视,甚至被人诽谤的时候,其实心里是难受的,但是我们又不能被这种不良的情绪所左右,因为不良的情绪的蔓延会引发我们诸多不善的言语跟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要生气,不要抱怨,首先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哪里做的不对的地方,先找出自己的问题,一味的埋怨外在的人事境,只会蒙蔽我们的双眼,看不到真相,而真相是什么?圣贤人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爱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做人能有自知之明的话,也称得上君子了吧! 5000言5407345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对“习”的理解是:通过各种渠道学来的知识,技能,人生的道理,都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应该拿到生活当中去运用。因为只有自己去实践了,验证过的知识,才能着实感受到知识所带来的益处,通过学而时习之,可以不断完善我们的自身,使之成为更好的自己,内心当然无比的愉快。 冰晨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打卡学论语,让自己更爱学习,更智慧 5000言602750058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主编,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是不是多了一个“不”字呀 5000言998351679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此处的学应当为儒家的修身之道,修身包括大学的八目,可参照论语多处的学阐释,如仕而优则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以及好学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都是修身之道,时为时机.择时,适时.习为实践试行,也就是传不习乎的习,就是说致力于修身并择时实践它,心里是非常愉悦的,如此便也是知行合一 发呆小神仙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高中学习的知识,当时只背诵句子和翻译,没有深入的思考过,重新习之。偶尔和朋友讨论遇到的事情,真的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也是很高兴的。士为知己者死,更是不追求每个人每件事都能理解自己,自己也做不到百分百的理解身边人,唯有包容而已。 快乐人生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装多了,说不定成自然,就成君子的 网客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真君子太少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装君子,俗称伪君子。 5000言568638400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福祸无门,唯己自招 杨双莲的妈妈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进德修业 5000言317245120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到的东西要时常去温习,每次都能产生不同的言论和主张。因为每天我门都在接受新的东西,经历不同的事情,这些都能够改变我们对之前学过的东西的言论和主张。有些章句初学时是一种理解,又或者没有理解,但当我们经历的,了解的越来越多。最初的言论主张就会变化。更进一步。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他带来的也是他的见解,经历言论。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对学过的东西产生更深层次,更正确的理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言论和主张的时候,也不感觉到生气,这不就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孔子鼓励我们每天温习学过的东西,以产生新的想法并记录下来。就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想法的正确好坏与否需要与人沟通以验证之,所以有朋自远方来是好事,能够与你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别人不了解也不生气,就能称之为君子了。墨子讲: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每天在践行自己的言论主张的时候,一定会对经典产生新的感悟,每天温习记录下来就更重要了。&nbsp; 孔子鼓励人们说之,也就是发表自己的思想,主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变成了高兴,当然高兴是好的,学习应该感到快乐。但是人在温习学过的东西的时候的想法是宝贵的。这一个又一个新的念头是“士”前进的动力。 为食猫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我的学说被时人采用,不也很高兴吗?即时没被采用,但有认可的朋友远道而来一同探究,不也很快乐吗?哪怕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阿菠萝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会了独孤九剑打败了淫贼田伯光,你说爽不爽?天下英雄远道而来都要跟你处朋友(甚至处对象),你说乐不乐?朝庭不了解你、不鸟你,但你一笑置之,大侠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夜舞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自强不息、自得其乐也,故说。此知也。有朋自远方来,厚德载物、心意相通也,故乐。此仁也。人不知而不愠,天人合一、心安理得也,故君子。此勇也。 枫叶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学而时习就是格物致知,把自己的妄想烦恼都格掉了,我们真正的良知才能够现前。《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SeHun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太妙了 落影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晴天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没关系,自知自立就好 偷瓜的土儿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十而有五志于学,五十才知天命,七十才随心所欲。经历经历,经历过的才是人生,不是假大空的立命,允许犯错,倒是要一直在正确的路上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习之”不仅仅是复习之意,还有身体力行、学为所用的意思。一个人如果感觉不到朋友远道而来探访的喜悦,那这个人是避世的,或者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胸未开,难以从生活中获得智慧。一个人不被理解、不被重视、不被重用有怨气发牢骚是人之常情,所以君子修己以敬,针对人性弱点逆向用功,因为怨气不会给别人、给家庭、给社会、甚至给自己带来任何帮助,反倒让大家平静的心情蒙上阴影。 王博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指导生活,在生活的行为对比,反思,做出恰当,合适的行为 賢澤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只要认真学习,或有机会一展所长,或有志同道合的人去做这件事,或让自己的修养得到提高,无论怎样都会有好处,没有坏处 你-还想她吗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我说下我现在的理解吧,我先理解都是学习是前提,然后是实践,最后是总结反思,然后才能得到结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这个是我现在的一个总结出来的, 九哥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朋,甲骨文为两条串起来的贝壳,钱币,引申为财富,说文里为凤.两千多年以来也没人解的对解的全,要真想理解孔子这句的真正含意还是去看下缠师所解吧!这分明是孔子的治国理想理念纲领 徐大汗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整个篇章的编排:1) 第一句:找到动力源,真正的做事动力源:习--不可言说的悦,展开大嘴的乐,自得其乐‘’。2) 第二句:看清本质,看不清就是瞎干;3) 第三句:是真心干,巧言令色都是假;4) 第四句:准备要充分,心理上、物质上、方法上。-----第一个篇章,是成事十六法则。小编,你不能曲解论语。 立群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从孔子学琴,我们再回来看论语的第1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在学习文王操的时候,也是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在学中体会到不同的境界。完全沉浸在曲目的练习当中。真的是学习并快乐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人解释。这个“朋”是指朋友。其实不然。从孔子练习文王操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虽然是在练习曲目,但思想始终是和作者在交流。思想最后升华到与作者周文王的思想一致。并能体会到如王四国的境界。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是指朋友,而是指作者,在文王操曲目的练习当中,就是指周文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孔子的思想境界,通过反复练习文王操,已经无限接近周文王的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了如王四国的思想境界。这个时候一般的老百姓自然不理解这种境界。孔子也没有办法去描述这种思想境界。更不可能去生气。”这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王博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习,为人,处事 单建伟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今天搜到的,放入收藏夹,先从学而篇开始。 2楼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把(学)学到知识,(习)去实现是伟大都理想,是多么快乐事情。这样翻译是符合修身治天下的理想一致。 立群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自古以来对这句话的解释都不到位。这句话是讲学习的,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学习,从来没有从孔子的角度去思考孔子到底是怎么学习的,要认真读一读孔子学琴,才会真正明白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追风逐浪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乱解:学的是人格,也就是孔子提倡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时刻谨记,反复研习。可是学到了这些又该和谁说呢?谁又知道呢?这个时候忽然有个朋友从远方来,大家一起探讨,是不是就很快乐?一起探讨后发现大家都还有不足的地方,因为大家都有,所以即便是有些地方礼仪不周到也没有人介意或者生气,也就符合君子的度量,这样的一群人不就是君子嘛? 含笑半步癫 评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只懂的学习,而不懂的去思考实践与运用。那学习又有什么意义?有一样好学习思考实践与运用的人上门与你探讨你不应该感到高兴吗?谈到一些超出认知意以外的一些知识,别人不知道而不生气。就不是有能力的人了吗?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