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原文】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①,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②,吾见于夫子而问知③,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④,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注释】
 
①举直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摆在邪恶的人的上面,即选用贤人,罢黜坏人。错,通“措",安置。
 
②乡(xiàng):同“向"'过去。
 
③见(xiàn)于.被接见。
 
④皋(gāo)陶(yáo):舜时的贤。
 
⑤伊尹:商汤时辅相。
 
【翻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
 
樊迟退了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道:“这是涵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来,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汤得了天下,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来,那些不仁的人就远远离开了。”
 
【解读〗
 
治政要亲贤远佞

在本章之中,孔子提出从政者要亲贤远佞的思想。这个思想,三国名相诸葛亮表达得更明确。他在《出师表》中总结汉朝兴亡的教训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目的是告诫刘禅,让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不仅刘禅,所有的领导者都应注意,对贤臣和小人的好恶取舍,不仅关系到政治是否清明,更是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翻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很多王朝的灭亡大多有“佞臣”在其中起“推动”作用。春秋晚期,楚国人伍子胥父兄为人陷害,他只身逃到吴国,但父兄皆为楚平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做了吴国大夫,助吴伐楚,五战而胜。吴王阖庐很重视伍子胥的才干,对他加以重用,吴国日益富强起来。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裴坡求和。伍子胥建议夫差乘势彻底消灭越国,但被夫差拒绝。后来,伍子胥多次对夫差的错误政策提出批评,遭到夫差反感。夫差贪图安逸,信用奸臣伯嚭。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在夫差跟前进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了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要他自尽。伍子胥死后,夫差对伯嚭言听计从,做出许多错误决策,最终落得个国破身死的可悲下场。这时夫差才深感后悔,临死时掩面长叹:“我哪还有脸见伍子胥呢?”后人评论说,吴国的强盛是因为伍子胥,灭亡也是因为伍子胥。强盛是阖闾重用了伍子胥,灭亡是因为夫差疏远了伍子胥,亲近了伯嚭。亲佞远贤导致国家灭亡,这个教训可谓深刻。
 
要求领导者一定要亲贤远佞,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贤者胸怀天下,必定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能成事;而佞者心里只有自己,自私自利,好趋炎附势,惯于弄虚作假,只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领导者要亲近贤者,远离佞者。
 
亲贤远佞首先要能够分辨谁是“贤”谁是“佞”,关于这点,《晏子春秋》中提出了详细的判断标准。晏子是这样说的:“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天下治平,百姓和集。”“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则危覆社稷。”很显然,贤者就是“利于国者”,佞者就是“害于国者”,而“顺于己者”不一定是贤者,“逆于己者”也不一定是佞者。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忠诚与否,要看这个人对集体的利害,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好恶。
 
奇怪的是,明明知道亲近小人对自己的事业有很大的伤害,还是有不少领导者对“小人”宠爱有加。其中原因在于人性的弱点,领导也是人,会有点私心和个人好恶。而自古以来仁人志士皆刚正不阿,境界高远,凡事以原则为重,遇到领导者犯错不仅不会作出让步。这必然使得领导的个人虚荣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损害,因此领导者并不那么喜欢亲近贤者。相反,小人总是善于阿谀奉承,对领导的要求更是善于逢迎,因此更容易博得领导者欢心。领导者若能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就能正确对待贤臣与小人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落难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夫子讲的有理,平台解释也到位,【贤者胸怀天下,必定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能成事】开头的爱人就是大纲,一个人去私欲,以大局为重的话,自然知人选材也是以大局为基础,而非个人喜好。最后的‘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确是高深策略,个人亲身经历中遇到过,当上司为了公司全身付出,偷懒的属下不但会收敛,有上进心的还会生出钦佩之心争相模仿。 道纪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其实并不能使枉者直,而且是枉者远离而已。 阿菠萝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知(智)者知言。不学诗无言。有德者必有言。不知言无以知人。知(智)者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知(智)者知义。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不知礼无以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七十二渡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孔夫子对樊迟这样说智,说明樊迟是做官的,或者能影响做官的人。何为智者,作为统治阶层,在孔夫子看来尤其要做到仁者爱人,唯仁者方为智者。但是这个爱人从何处着手?孔夫子给统治阶层的建议是知人,举直错诸枉,而使枉者直。就是从知人用人入手,让直者领导,带动,影响,熏陶枉者,是整个统治阶层无限接近大学之道,实现明明德,亲民,至善。何谓直者?为国为民。何谓枉者?有私心但无大恶,可以被影响和带动。所以举直错诸枉,不是子夏说的让不正直的人远离,而是扬善抑恶,扬直者之善,抑制枉者之恶。人谁无过,谁无私心杂念?过则无惮改,枉者犹可为直者。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仍是教化。教化在民风淳朴之地可行,在剽悍荒蛮之地,还需其他辅助措施,加大剂量。 君子莲—茗钧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比偃。 一只缓慢前行的老蜗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论其根本,还是要在修身上面用功。自己德行提升了,在用人方面肯定就是用贤而远佞。心正,意诚,能够辨惑。这样就不会被一些小人的花言巧语迷惑心智。自然就能够自动远离他们。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难,知人更难;爱人需同欲,知人需同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爱人;博施而能济众,是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爱人;察言观色虑以下人,是爱人。有能力举直,自己不会不直;有能力举善,自己不会不善;自己是个草包,眼里不会有贤人;看人看德看品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攻其恶勿攻人之恶;看人看办事的过程,观过,不能仅看结果,抓大放小,不较锱铢。 白林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亲贤臣 远小人 。因为这样也成就了很多徒有虚名之人,为了得到贤的名声,不择手段! GReY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记录学习嘻嘻 队长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贤臣和小人,是人性的一阴一阳,有无相生,利弊共存,需要上位者智慧来指挥他们,各安其分,各司其职。 庆庆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奸臣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光举荐贤明是不够,为了制衡一些只说忠心话而不顾全大局的将领,这些奸臣往往能使主公下狠心处理一番。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这算是孔子的法家思想吧。法令要做到赏善罚恶,选人用人也是这样,正直的人被选用,邪恶的人被放逐,其他人看到如此情况,那么以后想从事政治,就首先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正直的人。 淡品人生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记得之前樊迟问知时,孔子说的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好心情 评论 樊迟问仁,子曰:“:而今从政者贤者少哉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