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原文】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①。"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
 
①修慝(tè):改恶从善。修,治,指改正。慝,邪恶。
 
【翻译】
 
樊迟跟随孔子在舞雩台下游览,说道:“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啊!辛劳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去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气愤,而不顾自身和自己的双亲,这不就是迷惑吗?”
 
【解读】
 
个人修养的三个方面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修己治人”,尤其强调个人修养。在这里孔子就提出了个人修养的三个方面,崇德、修慝、辨惑。“崇德”是充实自己的修养,“修慝”是改进自己修养,“辨惑”是不糊涂、有智慧、看得清楚。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去做。
 
何谓“崇德”,孔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崇德就是“先事后得”,就是先劳动后收获,先付出再收获。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理,即不付出或付出很少就得到很大的收获,总是期待着“天上掉下馅饼”,这种思想就是无德的表现,是要不得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总有些人羡慕别人的成功,羡慕别人的优裕生活……单单没有想到别人为这些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艰辛。当然,我们也知道,由于方法或者时机问题,付出并不一定都有收获,但是事实是你不付出就永远都不会有收获。你只要付出了,总会有所收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提倡靠自己的劳动换取成功、换取幸福生活、鄙视那些抱着不劳而获念头的人,他们是懒惰而自私的。
 
所谓“修慝”指的是“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孔子认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宽容大度,这样的人才可以远离怨恨!人性都存在弱点,都容易原谅自己而不容易宽宥别人。君子与普通人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能够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唐太宗李世民律己于严、待人于宽,广开言路,形成了历史上少有的安定、富庶的局面。他心里十分清楚,改朝换代的事之所以不断出现,其原因就在于“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因而他即位后,便诏令百官“上封事”。太宗为求谏,不止一次鼓励大臣:“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陷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他授权中书、门下等“机要之司”,若认为诏敕有不合适者,“皆应执论”,不得“阿旨顺情,唯唯苟过”,还提出“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太宗体谅谏臣心理,虚怀若谷,从不以忤旨加罪大臣,对贞观年间的谏诤之风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是“辨惑”,这里的“惑”有特定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迷惑。这里说的是不要意气用事,否则就容易陷入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要重视亲情,爱惜生命。总看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批评持怨恨态度,意气用事,去打击报复,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可能会伤害自己,这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为了一点小事,就不顾身体性命去与人拼命,从而酿成大错,连带父母、妻子、子女都受罪,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我们心中随时都能想到亲人,重视亲情,那么任何事情都是小事,都不能引起我们的愤怒,更不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来。
 
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先事后得,严己宽人,不感情用事,你的个人修养就上了一个台阶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落难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结合刚看的唐探2第二案中宅男殉情直播女来理解,喜欢一个人,首先你要先付出,才有可能获得对方的接受;万一没有被接受,你应该自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够努力,或择偶观不健康),而不是怪对方贪慕虚荣;就算对方最终选了有钱人,你应该尊重对方的选择,并明白选偶不能只看外表,放下执念,而非意气用事,不顾自身安危,拉着对方跳楼,最终让父母伤心。 道纪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主忠信 徙义 崇德也。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识人方面的惑,也可通过“听其言而观其行”来解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也是一种修慝。 天空之城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心情再不好,也一定要对自己的亲人态度好。 阿菠萝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先事后得,先难后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也。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求诸己不求诸人,不念旧恶、求仁得仁,自省也。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学而不思则罔,无知也。崇德修慝辨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小人樊迟问,亦“善哉问”。 七十二渡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孔夫子不愧为万世之师。弟子所问往往抽象宽泛,而他能依据提问者自身情况,特点,所处环境,给出实操落地的回答。所答多从具体细微处入手,深入浅出,让提问者易于入门和学习。此正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至高境界。 快乐人生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先事后得,知道的还不晚,可以好好给小孩补补课了,不要动不动就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5000言347985703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解读里面第一段是修慝,而不是修匿。望纠正。
管理员回复: 已纠正 匿名游客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德者,得也,是以先事后得为崇德,因其名正言顺矣。修慝,即为对事不对人矣。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崇德,躬行实践;修慝,向内自省,反求诸己;辨惑,冷静而不为情绪所左右。 君子莲—茗钧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崇德其实就是说的仁 沙在蚌中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夫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本人从这个网站获益良多,感谢编者。前几篇中,我攻击小编理解不深,胡解八解,误人子弟,特此致歉。我这个行为,非修慝与?可不就是诛心么,学术理解本有深浅,拿出来讨论就行了,编者建网站是有成本的,我却攻击编者重利玩商业,言语愚蠢偏激,言之无讱,实属不该。再次致歉编者与作者。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我感觉夫子是在说我自己啊,包括子张问崇德辨惑,也像是在说我自己,论语圣贤书,读晚了呀。先事后得,先难而后获,多么朴素啊,譬如工作,领导想给你加担子,你端着把着,说先加工资再谈加担子。评价讨论时,明明是一件事情没干好,偏要说干这个事的人烂,诛心,这不就是攻人之恶么?一朝之忿,小事大作,喊打喊杀,欲生欲死,恨不得摔工牌撂挑子,急眼断交,不管不顾,这不就让人迷惑了么? 静候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孔子太智慧了,很多生活的两难抉择,从论语都能找到解决之道 blue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译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可以远离怨恨。感觉远离怨恨不是很贴切吧。应为可以修正自己的错误。 spiky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总结到位 每天都做白日梦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用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他人,受益不浅 陌紫颜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那些轻生的人,肯定忘记了双亲! 長樂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我觉得讲的很好 李艳丽 评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嘻嘻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