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原文】
 
13.18 叶公语孔子曰①:“吾党有直躬者②,其父攘羊,而子证之③。''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①语(yù):告诉。
 
②党:指家乡。古代五百家为党。
 
③攘:即偷窃。证:告发。
 
【翻译】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了。”

【解读】

这一章表明了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是高于法制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想古代社会的情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上的法、情、礼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孝道为德行的根本,儿子告发父亲,是为不孝,对父亲不孝者就难以对君主做到忠,所以孔子不赞成儿子去告发父亲偷羊。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七十二渡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再次读这段,感觉孔夫子在说仁恕在生活中的应用。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并非隐瞒事实。而是先进行家庭内部的劝诫和纠正,给人留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直接去揭露告发,把人逼到死胡同。 落难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论语中,夫子一直在传达高段位的为人处事。父子互隐应该是指,父子互相为对方担责,最终感化对方自动承担责任。此事从古至今都是至理!比如唐诡2最后一案供奉人中的父女桥段,风声一剧中众人争相承认自己是老汉,再贴近生活一些,婆媳关系中,儿子为双方互隐担责,将本来因对方做错事而引发的争执,改为是自己不小心做错,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岂不高明。 5000言959342966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孔子的思想并不一定要全部“正确”,尤其时代不同了。在现代社会,大义灭亲是极端情况,但可以变通。比如小孩干了偷盗欺凌这样的坏事,家长还是应该妥善处置,而不是帮着小孩“隐”。 道纪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斯民也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碧螺春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所谓的大义灭亲,在微观层面上,对具体的案件是有帮助的,但对于宏观社会的影响是有负面作用的 碧螺春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这是符合法治精神的,根据我国刑法,除非是附有特定义务的公职人员,否则,没有告发义务。比如:妻子受贿,丈夫是公安,则丈夫没有举报妻子的义务,除非丈夫是检察官或者监察委员会工作人员(他们附有打击职务犯罪的义务)。 鸿冀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总结一下,隐有三种解读:1、隐瞒(不说),这也是儒和法相争的焦点之一。法家的观点在:对受害者不公,对法不公,长此以往,就乱套了;儒家的观点在于:亲亲仁民,父子天伦是本,一个连至亲都不在乎的,怎么可能会爱其他人呢?都这样干,不更乱了吗?就比如宫廷兄弟父子相争。解读2:隐藏(自己)。父或子因对方的行为而羞耻,隐藏起来不见人。这样既没有大义灭亲,同样也非心里无挂,而是有正直之心和荣辱之念。解读3:隐藏(对方),即通过纠正对方的行为,把对方显于外,而隐于内。即大隐隐于外。比如:躬可以把羊送还给失主,登门道歉。就像父母知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处理方式一样。对躬来说,全了父子之情;对受害者来说,找回损失;对躬父来说,是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躬和躬父来说,是一次亲情的递近。达到博奕论中的纳什均衡。我个人赞同解读3,不过这个解读有点像庄子的思想内核,更符合道家的思维 5000言331079769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在孔老二那里诚信也好,正直也罢但凡碰到礼,就得退而次之 5000言685473596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也看什么事情吧!如果杀人,抢劫!这个隐就是直了!小事是可以隐的,隐必有现,现必有隐吧! 5000言584966755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人伦大于法理,法理要直,要违背人伦,总要取舍,子为父隐,但子要认法理,给父亲改错的机会,父亲爱儿子,也为儿子隐,这是父子之情,父子之情大于法理之情,这是大正直,让我想到了全民目击的父亲 后海观海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这就是回避制度的伦理基础啊。父子互相告发,想想看,那是什么样的社会和年代? 棠樾牌坊群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现代家长看见小孩子私拿了超市东西,一定会带着孩子将东西还回去,并告诫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下次不能再拿。因为孩子还小并不完全明白,家长及时引导教育也是为了不让孩子不小心走上弯道,是出于爱护孩子的目的。父亲偷羊难道他还小吗?不知道偷盗可耻吗?孩子举报也是为了帮助教育父亲不再重犯,不也是出于爱护吗?有何可指责的? 棠樾牌坊群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偷羊可以出于孝道隐匿不报,那如果偷得是贵重物件呢?如果犯的是杀人越货的罪行呢?百姓可以出于伦理隐匿不报,那如果是当官的隐私不报算不算枉法呢?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又从何说起?本意不是讨论罪行大小的问题,而是讨论孔子观点的问题。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棠樾牌坊群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还有一个故事:孩子小时第一次偷了别人东西,母亲隐匿不说,后来孩子胆小越大,偷得越多,终于被抓要杀头。临刑前说是要吃母亲最后一口奶,结果将母亲乳头咬下,说“如果我第一次偷盗时你就严厉教育我也不至于此。” 七十二渡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叶公和孔夫子的对话,实际上是政治观点的交锋。双方的言论都意在影响对方,树立自己的观点。叶公所言,说明他认为法理高于一切,把人性中最宝贵的情与法对立起来。看似无懈可击,实则简单粗暴。孔夫子所言,表达了仁道的“中”,倡导一切发于本心。不主张反人性的做法,希望叶公作为执政阶层,施仁政,化民心,行大道,谋长久。 阿菠萝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直者,不曲也,目之所视、不偏不倚,是谓直;直者,即也,直指内心、直抵内心、直取内心、直契内心、直切内心,直接从内心最底层出发,绝不弯弯曲曲、瞻前顾后。 轶想天开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法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法和亲相比,感觉还是差一些。如果是偷窃,隐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是杀人越货,甚至研究反人类的毒品时,不知道孔子的观点会不会有变化。 七十二渡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天理即人心。二人对正的理解,格局和站位,高低立判。 老高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不让孝道难看,不使论理尴尬。如同现代的司法保护公民隐私一样。 尘埃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可见,儒家建立在忠孝基础上的礼乐制度根本目标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与当代社会法律的基本原则公平平等正义南辕北辙,学习论语,应以现代科学态度看待,而不是食古不化,全盘接受,成为孔门腐儒。 用心若镜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直在其中矣”这里的中就是中庸之道的“中”,也就是《中庸》中说的挈矩之道。作为儿子不能在公堂上指证父亲,但可以私下里和父亲沟通,让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自己投案自首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证,证实,证明。 希贤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让孩子去举报父母,等于让你去出卖最亲近的人,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反人性的。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子证之”不是子告发父,而是儿子在公堂上指认父亲的罪状,这是叶公乡党的做法。夫子乡党“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不让父子对簿公堂,从根本上避免父父子子秩序的崩塌。君君臣臣秩序的维护与之类似,臣有过,君主应当交给有司查证,按律办理,而不能自己定人生死;君有过,臣当谏,谏而不从,不可则止。 元哥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隐解释为及时私下纠正似乎更为合理,才符合儒家中庸之道!偷羊不是违背大义,也不用灭亲 明渊阁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用更柔和的方式处理,既不直接告发,也不完全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 青山绿水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隐非隐瞒,自己隐藏父亲了过错而自己去承担。 mili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直在其中,我认为是父子都不敢说出去,说明心知肚明这个是不对的,这就是直,有良知。孔子不是提倡不告发,而是针对叶公把告发作为良知标准的反击。直是直心+良知的意思,怎么做给人看的并不能拿来作为评判标准,自己是好是坏自己心里清楚,孔子提倡的是个人修心而不是法律。 桂北居士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评论无法粘贴链接,大家自己搜《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应该能搜到,我个人觉得黄先生这篇文章解释得非常符合圣人之义,值得一读。 桂北居士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我个人认为对此文解释得非常到位,或可解我辈疑惑。内容很多,没耐心细读的朋友可以直接看第三部分。摘引部分内容如下:“孔子既不主张徇情枉法,也不主张泯灭亲情。他向人们所指出的是超越这两者,走出情法两难或孝(慈)义困境的道路。”网站分享于此。【黄启祥】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 儒家网 (rujiazg.com) 【萬岁爺】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在国家层面而言,(比如孔子当初带领他的贤人弟子期盼叶公安排工作的当时)大义灭亲是必须的!法律面前必须是人人平等的,虽然只是偷只羊足见品行!—古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父子互相举证为何不可?一个品行端正的父亲会教育孩子偷羊没有事?不要扯快饿死了偷羊,那是特例。 YOUGI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儒家重伦理、讲仁义,却不论是非 ,与法家思想大相径庭!儒家重伦理、讲仁义,却不论是非 ,与法家思想大相径庭!儒家重伦理、讲仁义,却不论是非 ,与法家思想大相径庭! 嘉恒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自古 大义才灭亲,小义是不可以灭亲的 绳砺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古人面对两难的处境,一般选择自杀。虽然我不赞同,但或许只有自杀,才能堵住喷子的嘴吧。 Echo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孔子只想表达一件事,如果一个人不能孝顺父母,忠君那就更做不到了,就如同管仲临终前劝谏齐桓公,远离竖刁、易牙和开方。竖刁自愿成阉人,易牙烹子献上,开方本是卫国公子,投奔齐桓公,父母去世也不奔丧。管仲就说,人之常情莫过于爱子,爱惜自己的身体,孝顺父母,这些都不爱,还能指望爱君忠君? 朱宗鑫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孔子对这件事(只是偷羊)只是这么一说,不要扩大解释到杀人,密谋弑君,孔子肯定是反对弑君而不举报的。 从零开始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糟粕,当弃。 2041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伦常是大道,要符合大道的,这才叫直。所以孔子讲的直,是以伦常为基础,这叫常道。以不失其道,这叫直。我们讲道德,道德就是正直,道是自然的规律。五伦是自然的,天生就会有五伦关系,人一出生他就会有父子,会有兄弟,会有朋友、夫妇、君臣,都有。符合这个道,这叫德。讲求德,才有直。皇侃的《注疏》说,「父子天性率由,自然至情。若不知相隐,则人伦之义绝矣」。父子有亲,这是自然之理。如果父子之间因为这事而为了讲求正直,不能够相隐,这个人伦之义就被断绝了。为小的正直,而断大的正直,社会就会大乱。 2041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法与情,最终都要合乎理。 繁华深呼吸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吕氏春秋中讲的是这个人叫直躬,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告发了,官府把他父亲抓住要处死。他就出来要替父亲死。他说他告发了他父亲偷羊是诚实,替父受死是孝顺,诚实又孝顺的人怎么能被处死呢?然后国君就不杀他了。孔子听说后,说奇怪啊,这个人的诚信是两次借他父亲给自己取得的名声。孔子主张应该为其父隐瞒,自己去担责。不管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件事的确让我想起了那个要了炒面又换了炒饭,最后吃了炒饭说是拿炒饭换的不给钱那么滑稽一样。事情的奇怪就从就在他请求替父受死时发生的。这就表明诚实,孝顺要要符合理义。 强音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我们今天讲的真实,是科学的真实,事实的真实,物理的真实。孔子讲的,则是道德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心理的真实。孔子认为,一个人亲爱自己的家人,是最真实的。因此,他为亲人隐瞒事实,其心理动机和情感体验也是真实的。这是人性的真实,也是最高的真实。没有这个真实,连人都不是,还说什么其他?这就是孔子的真实想法。毫无疑问,这个想法有一定道理,甚至很有道理,但也有很多问题。比方说,中国人一事当前,往往“不问是非,只问亲疏”,甚至不惜徇私舞弊,徇情枉法。 每天都做白日梦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结合上下章孔子所说,皆为向善,君王说不善的话没人反对,那么国家就衰亡了。所以这章孔子所说不能解释为隐瞒,古文中隐括是正木枝的工具,可以说隐是矫正。古文字也可用解图意的意思略知一二,隐是在耳边急切的劝告,所以实际上应该是劝告他不要这样做!而且把羊偷偷放回去,不要造成别人的损失。叶公说举报父亲偷羊,是奇异的正直,孔子这样回应意思是不必要做到这样奇异的正直,做到正仁德就成功了。孔子智慧值得学习啊 晓涛涛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我不明白这样就是正直吗? 小命一条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这意思情大于理事实有时也是如此 队长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回归到历史事件本身,父亲偷羊,被人发现,人家逼问他儿子说实话,做证言,他不得不说实情。而孔子说的意思是,儿子发现父亲偷羊,要立刻采取行动,亡羊补牢,偷偷把羊放回去。然后是大哭,称自己无能,不能尽孝,害得父亲要去偷羊养活我们,以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父亲改正自己。 秋雨梧桐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儿子杀了人,叫父亲为他藏尸,也对?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50年前,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师生之间,互相检举揭发,写大字报,戴高帽子游街,儿子当众鞭打老子,学生脚踏在老师头上,我想这不是正直,这是地狱,没有人想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 慌慌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儿子包庇父亲的罪过,这是孝吗?如果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幸福生活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按照叶公家乡的做法,培养出来的是忠臣,谏臣。按照孔子家乡的做法,培养出来的是奸臣,父有过而不指出,君有过亦不指出。 Klein 评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我们国家在那个特殊时期儿子揭发父亲,父亲揭发儿子,没见到半点好处,倒是家庭温情,社会的伦理彻底丧失殆尽了,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