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③?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⑤?''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⑦?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⑧,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⑨。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0)。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1)。”
【注释】
①颛(zhuān)臾(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②见于:被接见。
③无乃:岂不是。尔是过:责备你。“过"用作动词,表示责备。“是"用于颠倒动宾之间,无义。
④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⑤为:用于句末的语气词。这里表诘问语气
⑥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⑦相(xiàng):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⑧兕(sì):雌性犀牛。
⑨费(bì):季氏的采邑。今山东费县,现普遍读fèi。
⑩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据俞樾《群经平议》。
⑪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翻译】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了。”孔子说:“冉求!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以前先王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同意。”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根据自己的才力去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不干。’盲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攻占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又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谋划在国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他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攻占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又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谋划在国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他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解读】
治国三要
就季氏将伐颛臾一事,孔子与弟子冉有和子路展开辩论,他不仅直截了当地揭穿了冉有的狡辩,还提出了治国应该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掌权的人只有做到这三点,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牵涉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财富分配,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关系和睦,第三个问题是社会秩序。孔子告诫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要从这些层面入手,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国家自然就治理好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分配。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从事某种劳动,维持自己的生存。也正是这些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自然都有权利享受社会财富。因而,社会财富的分配原则应该是均。均不是说平均分配,而是指均衡,既要多劳多得,也要照顾到贫病孤寡。人人生活都有保障,这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均无贫”。但是,在孔子所在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有一大半要上缴,上层统治者不劳而获还是当时社会的常态。这就导致了人和人之间在财富占有上的巨大差异,这种结果的长期存在,必将引起付出实际劳动的人们的不满,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回顾历史,有很多朝代因为严重贫富分化而崩溃。因此,孔子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合理。所以,如何分配社会财富是任何国家和社会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关系的和睦。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以人力为主的古代更是如此。因而,人口多少就成了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基础。在孔子时代,由于社会动荡,连年征战,人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各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很困难。孔子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退而求其次,说社会环境如此,国家人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如果全国上下能齐心协力,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就能战胜人少的缺陷。有的国家虽然人多,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人们各怀心事,甚至还互相攻讦,这种内耗必定使整个国家成为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这样的国家不仅无法强大起来,还会随着内部争斗的加剧而迅速瓦解。认识到了这一点,统治者就要注意做到“和无寡”,不论人多人少,都要上下和睦,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就不会觉得人少。
第三个问题是社会秩序。安定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如果社会混乱,官贪吏暴,贼盗横行,百姓又怎么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呢?社会无序不仅使人民遭殃,生命和财产统统得不到保障,而且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还会危及国家政权。历史上,因为统治阶级无道,使社会陷入混乱,最终被新力量推翻的情况不可胜数,比如东汉和西晋。因而,维护社会秩序是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详尽的法律制度,用法律约束君臣的行为。如果上层都能遵纪守法,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良性发展,社会秩序就会非常稳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就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而国家政权也会因此而更加巩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安无倾”。
只有做到了“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三点,国家才能稳定发展,走向强盛。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一个企业也如此,这三点对任何组织的管理来说都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元芳,你怎么看?
- 共有 0 条评论
阿菠萝(125641787)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阿菠萝(125641787)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为政以德,近者说
阿菠萝(125641787)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
阿菠萝(125641787)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摘云星君(229206982)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子路跟冉有一起去见的夫子,不过夫子不是很喜欢冉有,因为他
苹果树下的毛毛虫(27653602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nbsp; nbsp; nbsp; nbsp;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我讲个敏感的话题,台
江湖术士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哈哈nbsp; 康熙王朝nbsp; nbsp;引用的很好
。(3283209826)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夫子虽然理想崇高,但也身体力行地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风上爱(709835718)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子路内心戏:冉求你个老六!我一句话没说,结果却害我连被夫子
vov(1159671322)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你这解释的也太牵强了
Hao(1019086665)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突然想到鬼畜
轶想天开(1728352593)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这明显在讨论内政,你却联想到外交。儒家关注内部建设,纵横
匿名游客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看了许多解释,总感觉有点不对路。说什么均贫富、安人心,才
球(1644156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这句话明面上是责备冉有,实际上是批评季氏。季氏是鲁国权臣
球(1644156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我看见这句也为之震动,哥们经常干这事儿,以后得收了
礁(417782440)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有过失不改非明智,有过失不指出来非良师,有过失不承认还狡
元哥(547975856)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老夫子的大智慧,我们现在不就在追求“共同富裕”么
BENSON(33215313)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不要靠武力解决问题
且听风吟(312866567)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孔子不反对战争,但鲁没有征讨颛臾的理由,冉有说的理由不是
曾经(18701253760)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现在高中论语是必读书了
101(2066506885)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越来越觉得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
穿越时空(1656152765)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看了许多解释,总感觉有点不对路。说什么均贫富、安人心,才
悠悠我心(815375025)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植物最怕的是从芯上腐烂。人最怕的是内心出问题。一切问题都
悠悠我心(815375025)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好奇,是几年级学的?我文盲,都是自学。
东航(976099207)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赞同你的意见,有些传媒往往误导人,造孽不浅。
丰羽(1182003675)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子路是仲由
DOC.LU(874741447)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您肯定没有细读过您说的这两个伟大思想,第一《论语》中没有
卡夫卡(814008924)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君子疾乎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毛病啊!一
归(645965568)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大概都没有认真读过论语,只道听途说就带着偏见来评论。
Xscape(3210896906)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现在也一样啊!共同富裕,
圣保罗(1569456123)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上学的时候学过,但好像理解得不透,现在看来,的确有指导意
(305707712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有夸大之嫌啊!《论语》确实充满智慧,但依然不免有时代的限
江湖笑笑生(305707711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也不能说是错的,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许多的语言在后来
杂修(242572851)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挺好的,受益匪浅
每天都做白日梦(65915645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既来之,则安之影视剧中出现的台词大多是错的,文中是执政者
小命一条(1175646948)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我觉得这句也是经典,这是
孟起(58945101)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冉有,不是子路吧?
DOC.LU(874741447)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先生,仅仅一部《论语》一万六千字, 中间还可以省略很多字,
假坑民(134514962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一个立场论就可以帮孔子解决所有问题
gk(1808784498)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原文的东蒙王应为东蒙主 管理员回复: 已纠正
队长(32886137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孔子说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他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两个学生,
队长(32886137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高中要背诵的著名的一篇,现在看来是好文章,只是当时已惘然
苯(1724706068)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均是均衡,不是平均
搂宝(173007428)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均不了,必须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甜酸荞头有点甜(2891162274)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古代汉语课本中注释读bi四声
山有木呀木有枝(913266066)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9费的读音是什么?有人读bì的,也有人说bèi的,古地名,在今
林中人(3385899504)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就这?儒家鼓励,甚至是宣传入仕,孔子主张人应该有自己的贡
匿名游客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来是徕的意思吗?既来之,则安之。
晚熟青年(493551998)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喜欢这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远上寒山(1984677759)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儒家是积极入世的好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