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③?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⑤?''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⑦?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⑧,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⑨。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0)。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1)。”
 
【注释】
 
①颛(zhuān)臾(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②见于:被接见。
 
③无乃:岂不是。尔是过:责备你。“过"用作动词,表示责备。“是"用于颠倒动宾之间,无义。
 
④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⑤为:用于句末的语气词。这里表诘问语气
 
⑥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⑦相(xiàng):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⑧兕(sì):雌性犀牛。
 
⑨费(bì):季氏的采邑。今山东费县,现普遍读fèi。
 
⑩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据俞樾《群经平议》。
 
⑪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翻译】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了。”孔子说:“冉求!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以前先王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人都不同意。”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根据自己的才力去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不干。’盲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攻占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又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谋划在国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他自己的宫墙之内呢。”
 
【解读】
 
治国三要

就季氏将伐颛臾一事,孔子与弟子冉有和子路展开辩论,他不仅直截了当地揭穿了冉有的狡辩,还提出了治国应该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掌权的人只有做到这三点,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牵涉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财富分配,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关系和睦,第三个问题是社会秩序。孔子告诫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要从这些层面入手,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国家自然就治理好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分配。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从事某种劳动,维持自己的生存。也正是这些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自然都有权利享受社会财富。因而,社会财富的分配原则应该是均。均不是说平均分配,而是指均衡,既要多劳多得,也要照顾到贫病孤寡。人人生活都有保障,这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均无贫”。但是,在孔子所在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有一大半要上缴,上层统治者不劳而获还是当时社会的常态。这就导致了人和人之间在财富占有上的巨大差异,这种结果的长期存在,必将引起付出实际劳动的人们的不满,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回顾历史,有很多朝代因为严重贫富分化而崩溃。因此,孔子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合理。所以,如何分配社会财富是任何国家和社会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关系的和睦。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以人力为主的古代更是如此。因而,人口多少就成了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基础。在孔子时代,由于社会动荡,连年征战,人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各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很困难。孔子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退而求其次,说社会环境如此,国家人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如果全国上下能齐心协力,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就能战胜人少的缺陷。有的国家虽然人多,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人们各怀心事,甚至还互相攻讦,这种内耗必定使整个国家成为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这样的国家不仅无法强大起来,还会随着内部争斗的加剧而迅速瓦解。认识到了这一点,统治者就要注意做到“和无寡”,不论人多人少,都要上下和睦,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就不会觉得人少。
 
第三个问题是社会秩序。安定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如果社会混乱,官贪吏暴,贼盗横行,百姓又怎么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呢?社会无序不仅使人民遭殃,生命和财产统统得不到保障,而且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还会危及国家政权。历史上,因为统治阶级无道,使社会陷入混乱,最终被新力量推翻的情况不可胜数,比如东汉和西晋。因而,维护社会秩序是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详尽的法律制度,用法律约束君臣的行为。如果上层都能遵纪守法,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良性发展,社会秩序就会非常稳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就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而国家政权也会因此而更加巩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安无倾”。
 
只有做到了“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三点,国家才能稳定发展,走向强盛。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一个企业也如此,这三点对任何组织的管理来说都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633824373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最恨那些装逼的人了,明明想要,却说不要,但要了之后必然有一堆理由。古代那些称皇帝的人,必然要三推,就是典型的装逼之人。 阿菠萝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摘云星君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子路跟冉有一起去见的夫子,不过夫子不是很喜欢冉有,因为他「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再加上夫子比较偏爱子路,所以夫子一直在说「求」。 风上爱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子路内心戏:冉求你个老六!我一句话没说,结果却害我连被夫子一通骂! 匿名游客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看了许多解释,总感觉有点不对路。说什么均贫富、安人心,才不会有统治者会考虑给民众财富、安抚民心。孔子都说了,那是有道之君尧舜禹才会去做、才能做到的事。站在当时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位置上考虑,应该是这样的:作为诸侯或者卿大夫,为了长期绵延生存下去,不怕势小力寡,怕的是与左右周边的诸侯或者卿大夫势力不均衡,那会导致征伐吞并的;不怕地方贫瘠民众少财富少,怕的是有势力老想吞并你吃掉你。因此,要想办法使得周边势力保持均衡,就不会显得哪个贫哪个富,势力之间和睦相处,就不显得势大势小,大家平安无事,谁也不会社稷倾覆,翻船完蛋!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这句话明面上是责备冉有,实际上是批评季氏。季氏是鲁国权臣,富于周公,季氏将伐颛臾,君臣开始分庭抗礼;季氏居于相位,不思治国安民,团结百姓,反而上与君争权、下与民争利,甚至调转枪口对准自己人,把私欲这头洪水猛兽放出来,祸国殃民。抛开乱哄哄的鲁国政治不谈,就谈夫子的政治理想“修文德”,即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是本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正而源清;其结果“近者悦远者来,既来之则安之”将是自然而然的。放到当今社会,无论是公司还是小家,首先是要把小环境营造好,把氛围美起来,公平正义是非曲直,激发内生动力,而不是靠催逼敦促利诱恐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为之也难。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有过失不改非明智,有过失不指出来非良师,有过失不承认还狡辩那就是愚了。 元哥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老夫子的大智慧,我们现在不就在追求“共同富裕”么 BENSON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不要靠武力解决问题 101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越来越觉得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 穿越时空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看了许多解释,总感觉有点不对路。说什么均贫富、安人心,才不会有统治者会考虑给民众财富、安抚民心。孔子都说了,那是有道之君尧舜禹才会去做、才能做到的事。站在当时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位置上考虑,应该是这样的:作为诸侯或者卿大夫,为了长期绵延生存下去,不怕势小力寡,怕的是与左右周边的诸侯或者卿大夫势力不均衡,那会导致征伐吞并的;不怕地方贫瘠民众少财富少,怕的是有势力老想吞并你吃掉你。因此,要想办法使得周边势力保持均衡,就不会显得哪个贫哪个富,势力之间和睦相处,就不显得势大势小,大家平安无事,谁也不会社稷倾覆,翻船完蛋! 悠悠我心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植物最怕的是从芯上腐烂。人最怕的是内心出问题。一切问题都在内部。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卡夫卡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君子疾乎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毛病啊!一语中的切中肯綮!真是了不起啊孔子! Xscape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现在也一样啊!共同富裕,医疗,教育,住房国家兜底,人民会幸福很多。 圣保罗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上学的时候学过,但好像理解得不透,现在看来,的确有指导意义。这是孔子一贯的治国理政思想,那就是:近者悦,远者来。 杂修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挺好的,受益匪浅 每天都做白日梦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既来之,则安之影视剧中出现的台词大多是错的,文中是执政者对来到的人民的安置,影视中则是落难者对自己到困境中的自我安慰,这显然是错的,让人觉的迷糊 小命一条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我觉得这句也是经典,这是一句批判的话,孔子不和稀泥啊 孟起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冉有,不是子路吧? 假坑民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一个立场论就可以帮孔子解决所有问题 gk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原文的东蒙王应为东蒙主
管理员回复: 已纠正 队长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孔子说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他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两个学生,所以句句切中要害,里面有很多名言金句。 队长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高中要背诵的著名的一篇,现在看来是好文章,只是当时已惘然。 搂宝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均不了,必须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9费的读音是什么?有人读bì的,也有人说bèi的,古地名,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南,通“悖”(bèi),如果没有定论,应该两个都可以读吧,反正两个读音都是表山东古地名。 匿名游客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来是徕的意思吗?既来之,则安之。 晚熟青年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喜欢这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平淡的幸福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每当一个国家富强,经过孔子教育之后,都垮台了自己口口声声教育子弟不参与政治,却还要谈论天下大事,双标狗 ~~~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过 当动词讲 那 无乃尔是过与 的翻译应该是 这不应该责备你吗?文中给的翻译 翻译为 尔之过 不妥 马尔蒂尼 评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均 看构字就是土地平分为本意 有国有家 有国是诸侯 有家是大夫 就是那些诸侯大夫们 所以说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自然是说对那些贵族们分封土地要合理 也正合季孙氏攻颛臾这件事 即你抢了那么多土地 反而会引来不满 招致祸害的意思 至于你谈的那些明白人自然明白呵呵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