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原文】
 
18.8 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②。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③,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④,身中清⑤,废中权⑥。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释】
 
①逸:同“佚",散失、遗弃。

②伯夷、叔齐柳下惠皆见前。虞仲、夷逸、朱张少连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

③中(zhòng):符合。

④放言:放肆直言

⑤身中清:立身清白。清,清白。

⑥废中权:弃官合乎权宜。废,放弃。权,权宜。
 
【翻译】
 
隐居不做官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和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言语合乎伦理,行为经过考虑,也就是如此罢了。”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立身清白,弃官合乎权宜。我就和他们不一样,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解读】
 
无可无不可

在这里,孔子列举了古代的七位逸民,对他们的行为作了比较中肯的评价。所谓逸民,据钱穆先生所言:“逸者,遗佚于世。民者,无位之称。”也就是说,逸民指的就是那些不仕之人。这七人虽都是逸民,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孔子虽然在人生态度上与这些人迥异,但还是给他们以中肯的评价。本章中,孔子将所列七个不仕之人分为三类。
 
首先就是以伯夷叔齐兄弟为代表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对于伯夷和叔齐,前文讲过多次,这里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他们所守之志不一定对,但是这种自我牺牲的殉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是以柳下惠和少连为代表的“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他们以“直道事人”,虽“降志辱身”,但毕竟为社会作出贡献,并且高洁的品格也是值得赞扬。接下来就是以虞仲和夷逸为代表的“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他们是真正的隐士,独善其身,保持自身的高洁。这种人对社会贡献不大,所以孔子把他们排在最后。
 
关于如何立身处世,孔子的做法是“无可无不可”。所谓无可无不可,意思是说,可仕则仕,可退则退,可久则久,可速则速。依据现实的需要,践行道义,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至于结果,能够实现理想固然好,但成功不必在我,失败也毫无怨言。无可无不可是一种大智慧,是不偏不倚、执中用两的中庸之道,是完全根据环境和社会需要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
 
李泌幼年时便有神童之誉,受到唐玄宗和名相张说、张九龄的赏识。成年以后,李泌并未立即出来做官,而是精研学问。天宝年间,唐明皇忽然想起这位当年的神童,特召他进宫教导皇子。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知道李泌是大才,到处找他。此时,李泌得知肃宗即位,正是用人之际,便主动来到灵武。肃宗见李泌到来,大喜过望,立刻和他商讨当前的战局。李泌全面分析天下大势,为肃宗制定了全面周详的平叛战略。由于肃宗未能认真执行,以致叛乱拖了八年。李泌给肃宗帮了大忙,肃宗要封他做官。他坚辞不干,只愿以白衣之身为朝廷出力。肃宗也只好由他,碰到疑难的问题,常常和他商量。李泌虽然没有任职,却“权逾宰相”,为朝廷出谋划策,居中调度,责任甚重。由于李泌与皇上关系极为亲密,招来了权臣崔圆、李辅国的嫉恨。两京收复,大局已定,为了躲避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灾祸,李泌便主动要求退隐。肃宗准他退休,赏赐他住宅和禄位。
 
没多久,唐明皇和肃宗相继去世,唐代宗继位。刚刚登上宝座,代宗立即召回李泌,不仅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而且赐他府第妻室。当时的宰相元载非常忌妒他,便找个机会外放他去做地方官。代宗也很无奈,只得派他外任。对于军国大事,李泌仍然不远千里地向代宗提出建议,代宗也必定采用照办。不久,元载犯罪伏诛,代宗立即召他还京,准备重用。但又遭到另外一位权臣的排挤,外任杭州刺史。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京城发生泾原兵变,唐德宗逃往奉天。危难之际,德宗把李泌召到身边。不久,李泌正式出任宰相,又被封为邺侯。
 
李泌身逢乱世,经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历次参与军国大计,运筹帷幄,抚平安史之乱,安定唐朝边陲;勤修政务,协调内部,为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局动荡,许多名臣都不得好死。李泌执掌大权,身负国任,遭到许多权臣嫉恨,五次被排挤出朝廷。但是,他悟得大道,凡是“无可无不可”,达到了顺应外物,该进则进,该退则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建功立业,又能避祸全身。李泌的“无可无不可”,深得孔子处世思想之精髓。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道纪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无可无不可 君子不器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5000言163497053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这里孔子举了几个例子,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然后做了进一步的言中伦行中虑(权衡利弊)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5000言932507554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孔夫子是天秤座,天秤的特点就是随性,所以无可无不可。但子不语怪力乱神,似乎又不应该这样解释,哈哈哈。 艮震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孔子追求的是实现天下仁爱,目标理想是明确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几位逸民的处世方式虽不同,无可无不可,为了目标实现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应与易经的逻辑一致。孔子与他们不同的是不绝对,显示出对这个世道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他应该认为这个世道还是有救的,自己是应该发挥作用的 5000言685473596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无可无不可,为私欲者用,无所不用其极!无可无不可,为仁心正念用!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一个为己,一个为这个社会,国家,自然万物! 艮震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无可无不可,不像他们七个那样绝对 5000言221165663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你们没有读孔子的意思。所以,不理解无可无不可这句话。无可无不可,不是随便怎么样都可以。相反,我们要把这句话分开读:无可,无不可。即:无(这)可以,无(那)不可以。至于"这"和"那"就到文中去对号入座。 七十二渡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这段话不能读偏了。重点不在于无可无不可,而在于立本。无可无不可,为义。并非简单的顺应外物,怎么都行。相反,必先立得人生根本,内持定见,做到内心不动如山。有了这根本的稳固,则无可无不可,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没有这根本,就像没有舵的船,左也行,右也行,就是到不了对岸。 5000言941902036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阿菠萝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伯夷叔齐,降志辱身,不可;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可,可惜境界不高,仅仅是言中伦行中虑。虞仲夷逸,隐居放言,可;出仕为政,不可,然而身中清废中权。“我”:不降志辱身,可;降志辱身,亦可;隐居放言,可;出仕为政,亦可。无可无不可。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唯不义不可。 5000言406785747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执两用中吧?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原则初心。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志比身坚,夫子予以最大的肯定。柳下惠三仕三黜,黜是因为直,得罪人,那么仕又是因为啥呢?他的理想是什么呢?柳下惠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但是没有志向,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所以夫子说他降志辱身。至于隐居放言,就像子路说的,不仕无义,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患得患失固然不对,辟世但不行义,何以适道?所以夫子评价再次之。无可无不可肯定不是为所欲为,或者随风飘荡、随遇而安,应该是有理想有志向,但是不为原则所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开朗,前行不辍。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放言翻译为放肆直言似乎不妥,有怨气发牢骚之意,个人觉得翻译为闭口不言,闭口不谈国是,似乎更为合理 Hao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毛就是这样的人,当时被排挤了多少次了,甚至没事可干闲人一个,也很淡定。毛看多了书就是不同,估计也受孔子影响。 广大的湖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无可无不可是中庸智慧!顺应外物,该进则进,该退则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建功立业,又能避祸全身。李泌的"无可无不可",深得孔子处世思想之精髓! echo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柔韧又有坚守,不迂腐的儒家思想。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审时度势,不失其时,无可无不可。 当湖惜霜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有无不可的能力,还有无可来适应环境的心态 举世无双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朱张”那儿去了? 青春没有屈服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为了实行道,需要我怎么做都可以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应该就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分情况而定吧。 卡夫卡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论语》读到这里,我对孔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前篇多次提及叔夷伯齐,我以为孔子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之士。孔子现在说他既可以降其志辱其身也可以避世隐居。孔子不愧为圣人也!坚守仁义的底线又很从容灵动。而庄子讥笑叔伯二人不过舍身取义之辈…相较之下,孔子比庄子更“逍遥”,佩服孔子啊佩服 队长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选择很多,进或者退,或者中立都可以,没有说那个可以那个不可以,大环境一样,个人依据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能力去选择。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无可无不可,惟义是从,义,宜也,至于怎么样是义,只有得道的圣人才能完全更清楚吧。 半夏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其他人不熟悉,但是柳下惠,三次被罢官,当官也能保持正直。孔子这个评价low了 拐拐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做一个不沾染一丝颜色的透明的人。 匿名游客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既求之,又不强求,成不得,既舍之。 萧声咽 评论 逸民:伯夷、叔齐、: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处则处,可以仕则仕,孔子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为集大成也。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论四圣)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