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原文】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①,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②。陈文子有马十乘③,弃而违之④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①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姓斗,名彀(gòu)於(wū)菟(tú),字子文,楚国贤相。三仕三已的“三”不是实指,而是概数,可译为“几”。
 
②崔子:崔杼,齐国的大夫,曾杀掉他的国君齐庄公。弑(shì)古代在下的人杀掉在上的人叫“弑”。
 
③陈文子:齐国大夫,名须无。

④违.离开。
 
【翻译】
 
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几次担任令尹的职务,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罢免,也没有怨恨的神色。他当令尹时的政事,一定交代给下届接位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对国家尽忠了。”子张问:“算得上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他都丢弃不要,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国的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再到了一国,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国的崔子差不多’,还是离开了。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很清高。”子张说:“算得上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有仁德呢?”
 
【解读】
 
单一美德不能代替仁

这一章在《论语》中很重要,他为我们全面理解孔子的“仁”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都知道,“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出明确和完整的定义,所以,关于“仁”的内涵,后世无法形成一个公认而权威的看法。而孔子答子张所问,则为“仁”的含义作出了一些较为明确的界定。
 
在这则短文中,子张以两个人为例向孔子问仁,第一个是楚国忠臣令尹子文,另一个是品行高洁的齐国大夫陈文子。在讲述完两人的事迹后,子张问老师,这两个人达到“仁”的境界了吗?孔子的回答很明确,没有一点含糊,他说令尹子文“忠”,陈文子“清”,都有着高尚的品德,但不能说已经达到“仁”的境界。在孔子看来,不论是“忠”还是“清”,都是单一的美德,这种单一的美德不等于“仁”。前文在孟武伯向他咨询的时候,孔子也明确表示,子路、冉求等人虽有才能,但才能不等于“仁”。在孔子的思想里,“仁”具有人类情感和道德上的本体性质,不能等同于某种外在品德、才能或行为,也不是某种现实表现所能解释的。一种行为,一个美德,一种才能,最多只能是构成“仁”的某一侧面。“仁”乃形而上的概念,具有抽象性、整体性和超越性,不可以具体化。
 
“仁”是孔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和理论核心,是儒学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仁”由“人”和“二”组成,“二”当指天和地,“天地人”三者并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三才”思想。但是,天地比人类产生更早,并养育人类,所以与人有先后施受之分。孔子的“仁”,含有天地本体的德行,客观而无私,此为“仁”的最深奥要义。所以,只有具备了天地恒定久远、周流不息、无私给予的德行,方能称得上“仁”。落实到人世间,“仁”是指泛爱众,友爱亲人,忠诚君友,关怀社会和关爱他人道德自觉。其关键的着眼点在于求“仁”的主动性和行“仁”的自觉性,这种主动性和自觉性指导着人的一切行动,造就的是一个人的全面思想与行为,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品德、才智和行为。
 
由此,我们应该明白,单一的美德并不等同于“仁”,比如,忠诚、宽容、善良、勤劳、孝顺、节俭等,每一项都是美德,但每一项都称不上“仁”。当然,任何一项美德,都是“仁”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仁”的一个侧面,“仁”不能脱离这些美德而单独存在。所以,当我们内心产生完全无私和关爱全人类的伟大情感,并用这种情感和思想指导自己的全部行为,而且全部行为表现为种种美德,从不偏离道德自觉时,才算达到“仁”境。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谛听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与道家的“道”、佛家的“法”、“真如”、“如来藏”具有高度类似的定义和地位。 让我想想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孟子:养胸中浩然之气 徐行吟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仁字古时写法是“忎”,千人一心,后面精简了用不着那么多人,世界这么大也就自己和别人二个人,对己是忠,对他人是恕。 道纪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子文的“忠”和崔子“清”,我以为都是一种对君王的忠,所谓“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或许子文和崔子还缺少一种“恕”吧 fish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未知,焉得仁”,此二者知都没达到,何谈仁。 阿菠萝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令尹子文忠于政事,陈文子清正廉直,都是自己份内的事,不过多涉及别人,也未立有功绩。这虽然也难得,然而未算仁。所谓仁,在孔子看来,可能是舍身为人、建立事功、甚至定国安邦才算,如管仲、大禹。但在我看来,所谓仁,一旦影响了别人、融洽了彼此,都算。 匿名游客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闻其言,观其行,也只能得德之论,未有仁之见。仁者,于天道,可悟会,不可见,不可道也。 老樊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闻其言,观其行,也只能得德之论,未有仁之见。仁者,于天道,可悟会,不可见,不可道也。 鸿鹄九德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子文举荐子玉率兵打仗,结果兵败致使国家陷入混乱,陈文子眼见齐庄公好色昏庸而不劝谏,最终被崔子所杀,二位虽然都有好的品德,但还未达到一定的智慧,焉能称“仁”?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结合“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来看,子文三起三落不离其君,陈文子遇难则逃,似乎离中庸保身之道还有些距离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清解释为清高是错误的,清就是明了事理。孟子解释夫子思想是“说仁义讲道德”,王阳明总结为“致良知、知行合一” 小命一条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仁的标准在哪里,没有,人是不能统一的仁尽力去做 圣剑士的荣耀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子张①问仁。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处】:《论语·子张》 听雨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有人出生buff较高, 有天生“仁气”, 而其他人buff较低, 然则可后天修身养性也可达到一定仁的境界 biu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本期解读最为精彩 溪碎的心情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个人理解:不觉得孔子很实事求是麻!弟子举了俩位臣子的例子!孔子也是针对事例进行回答,从具体的事情观其作为!我只把了解的告诉你!不了解的我就不说了!你只说了这些,我又怎么能全面的告诉你呢! 雷红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孔子说的“仁”,是“仁”由“人”和“二”组成,“二”当指天和地,“天地人”三者并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三才”思想。我们都知道,“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出明确和完整的定义,所以,关于“仁”的内涵,后世无法形成一个公认而权威的看法。而孔子答子张所问,则为“仁”的含义作出了一些较为明确的界定。  雷红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孔子的“仁”,含有天地本体的德行,客观而无私,此为“仁”的最深奥要义。所以,只有具备了天地恒定久远、周流不息、无私给予的德行,方能称得上“仁”。落实到人世间,“仁”是指泛爱众,友爱亲人,忠诚君友,关怀社会和关爱他人道德自觉。其关键的着眼点在于求“仁”的主动性和行“仁”的自觉性,这种主动性和自觉性指导着人的一切行动,造就的是一个人的全面思想与行为,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品德、才智和行为。 雷红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任何一项美德,都是“仁”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仁”的一个侧面,“仁”不能脱离这些美德而单独存在。所以,当我们内心产生完全无私和关爱全人类的伟大情感,并用这种情感和思想指导自己的全部行为,而且全部行为表现为种种美德,从不偏离道德自觉时,才算达到“仁”境 。衲.Ja.Zz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翻译有些问题,“未知,焉得仁”,这里的知通智,其实是孔子不认为这两位属于有大智慧的,更谈不上仁。 匿名游客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本文的解读部分给了我们很好的仁的解释!其实孔子讲述的仁是与老子讲述的德有关联的:先有德,而后有仁! 搂宝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孔子可否能被称为“仁” 阳光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看问题不能片面偏激,子攵仁不仁不能以仕宦浮沉来论,攵子仁不仁不能以遇人不淑来论,孔子的不知是沉吟思索,孔子说不仁是郑重的回答。外界环境不能完全决定人品高下,我们还是要听其言,观其行,并且要日久知人心,才能说人品好坏。如果要盖棺定论说某人仁不仁,也只有人死之后了。从这个角度看,个人觉得孔子讷于言是对的 海南力佳酒类专营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仁”是指泛爱众,友爱亲人,忠诚君友,关怀社会和关爱他人道德自觉,方能称得上“仁”。 青花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两千多年给不了“仁”一个明确概念,难道不值得反思?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矣! ♀天神灬女 评论 子张问曰:“令尹子:子文 姓芈 鬭氏 斗的异体但做为氏改姓不应该用简体斗代替 名字叫穀gu3於菟 穀是楚方言奶 於菟是楚方言老虎 不是什么彀 合他从小被老虎奶大的传说 春秋诸侯都是家族统治 做楚王一人之下的令尹怎么可能不是芈姓人 譬如 鬻拳 屈原 也一样是芈姓 不一样的氏而已 基本常识吧 都是堂兄弟叔叔伯伯一个老祖宗才能做大官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