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原文】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翻译】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解读】
 
没有天生就知道的人
 
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像孔子这样多知多智的人,之所以能达到这一境界,也是由于多听多记、勤奋好学的缘故。孔子之所以这样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估计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些流行观点,认为孔子生而知之,是天生而降的圣人,为此,孔子不得不作此回应。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颜氏带着孔子回到曲阜。孔子的母亲粗通文墨,应该对孔子进行过基本的言传身教,教会了孔子最起码的读书写字,孔子后来终其一生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应该也有母亲的督促影响。

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孔子一个人身上。为谋取生存,孔子担任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官,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即使生活艰辛,孔子仍坚持对知识的汲汲追求。一有空余,孔子就会专心读书,自己的书读完,就四处去借。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孔子,生活和工作的辛劳都一扫而空,并且还收获了求知的快乐。用孔子后来的话讲,就是“贫而乐”。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虽然未曾像贵族子弟一样接受过正规教育,但由于他刻苦好学、敏而好问,很早就掌握了贵族子弟必修的“六艺”,并以博学和知礼闻名。

为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孔子一有机会就外出游学。据记载,孔子第一次到当时的京师洛邑时,便拜见大夫苌弘,向他请教古代歌舞和音乐理论。在苌弘老师面前,孔子毕恭毕敬,认真倾听他的讲解,并且经常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孔子视野的广阔、知识的丰富以及见识的卓越,都博得苌弘的高度赞赏。从此之后,孔子在京师洛邑也成为小有名气的人物,当时的一些学者也纷纷前来拜访,向孔子讨教。

后来,孔子又在洛邑拜见周王室的守藏吏老子——当时最伟大的思想家。这次拜见,让孔子更是受益匪浅。孔子虚心向老子请教“礼”。孔子不仅拜访当时的大师,向他们求学,也向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学习,甚至还向7岁的儿童求教,真正做到敏以下问,学无常师。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这样记载道:“有一天,陈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仲尼从哪里学到这么广博的知识呢?’子贡回答说:‘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没有完全没落,贤人记住重要部分,而不贤的人只记住很少的一部分,这些都表现文王和武王的道,我的老师怎么会不学呢?他没有固定的老师啊!’”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孔子好学乐学的真实性。

除了思想家、知识分子需要不断学习外,所有取得成就的企业家、经营管理者也莫不如此。新加坡著名企业家、杰出社会活动家和华人社会领袖孙炳炎,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1912年孙炳炎出生在福建省一个小乡村,高小毕业后到新加坡谋生,1932年,20岁的他在哥哥的帮助下用当学徒积攒的2000元做资本创立公司,经营枋材。后来,他与哥哥分家,开始单枪匹马独立创业。那个时候,他既是老板又是售货员,忙得几乎没有时间,但此时的他仍不忘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随着世界形势的转变,他也及时学习新知识,了解世界市场新动向,在经营木材之外,渐渐地还经营起水泥等建筑材料。由于他的公司信誉好,逐渐获得各厂商的信任,开始拥有稳定的客户。这时他又与木材厂、建材厂等发展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他的企业已初具规模,拥有职员20余人,资本数十万。战争期间,建筑行业兴盛,孙炳炎乘机扩大公司规模,到1949年,公司的资产增至50万元。

为进一步发展企业,孙炳炎把部分股份卖给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另外,他还在百忙之中,为自己聘请一位英文老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几年后,孙炳炎已经能够用英语与外商洽谈生意,能够看懂英文账目及合约,还可以处理英文报告及档案。

就是凭着敏而好学的求知精神和精明的商业头脑,孙炳炎把握时机,逐渐扩大自己的企业,最终在东南亚各地设立分公司,逐渐享有盛名。而且,由于孙炳炎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学习吸收新东西,所以能不断对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让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稳稳占据了市场不败席位的一角。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率性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年轻时总是梦到周公,周公传的。 5000言317302228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好古未必是单单的喜欢过去的文化,更多的喜欢古代那套制度。 阿菠萝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好古,这是对的。文化的传承必定是自古而来。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乐观的杨同学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所以孔子到底是不是生而知之呢? MandyLee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这是夫子谦虚的话,也是夫子老实的话。 Wolfie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另外,这句话也体现了孔子的“中庸”。他说,我“不是”生而知之者。而不是说,“没有”生而知之者。此中玄妙,大家可以仔细体会。 Wolfie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这句话的历史意义不在于督促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么简单。孔子所在的先秦时期,知识是掌握在贵族手中的,大家普遍认为圣人的知识是“生而知之”的。孔子自己作为贵族阶级,“大哉孔子,博学而多闻”,但却说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说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行鄙事”。宣传平民教育,“有教无类”,这才让平民得以学习、得以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讲,孔子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将教育权给予了民众,无愧于万世师表的美誉。孔子如果活在当代,一定也是一位达瓦里氏。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溪碎的心情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学习不辍!唯有学习才能进步! 雪域雄风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述而又作,信而好古 自由如风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躺沙发喝白开水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古,不单指古代的知识文化,而是指已有的理论、知识;敏,不是什么扯淡的勤奋敏捷之类的解释。敏的古义,“拇指”,引申为印证、检验之意。学习已有的知识、理论,要在现实的逻辑中去检验、验证的。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我非生而知之者,后面几个字全是卷舌音,用普通话读好难啊,还有孔子骂宰予昼寝那段,于予与何诛,读起来好难受。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智也 ,敏儿好学 不耻下问,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五常 终日不食 终日不寝 以思无益   kl.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还不错,说得对,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只有谁努力,和不努力? 自由天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这种敏而好学之人,古往今来数不胜数,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是成功者修养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月下樱花雨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这是个好网站,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 青花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以言下之。爱学习的人,别人喜欢还是厌恶呢?是喜欢和崇拜吧? 中投汇金客服 评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挺好哒ヾ(Ő∀Ő๑)ノ~~~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