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原文】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①;可与立,未可与权②。”
 
【注释】
 
①立:立于道而不变,即坚守道。

②权:本义为秤锤,引申为权衡轻重,随机应变。
 
【翻译】
 
孔子说:“可以和他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变通灵活处事。”
 
【解读】
 
谁能与我相伴

在人生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个人生阶段里,每个人都要与人交往,过着社会性的生活。在早年的求学时期,要与伙伴共同学习,与这些人构成“同学”关系;进入青年阶段,总是要寻找有着相同爱好与目标的朋友,一同探讨学问,这些朋友便是“同道”;但是,学道求仁的路是艰难曲折的,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下来,那些能坚持下来的便是修道者的“同志”;即便是笃志求仁的同志,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仍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便是“权”,即便是义同金兰的同志,也会有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几乎不可能做到“同权”。孔子本章所言,就是这个意思。
 
不难看出,人生的道路上,能相随相伴的人会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小时候能与我们一块玩耍的“同学”最多;年龄稍长,能玩到一起的朋友要比小时候的玩伴少得多;青壮年时期,能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的“同志”就不错了;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几乎找不到事事都能想到一起的人。人生相伴者越来越少,人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
 
以“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为例略加说明:大家虽然可以在一起学习,但却未必会朝着同一个志向而努力。既然大家的志向各异,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走到一起的。比方说,管宁割席断交的事情,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管宁和华歆本是同窗好友,经常在一起读书学习,但是他们两人一个是真心为学,而另一个却是为了功名利禄。两人虽是共学,但不适道。后来,管宁成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而华歆则踏上了仕途。
 
管宁与华歆属于“同学不同道”,孔子所言的“立”,就是指同道者。同学之中,都有正确的人生观,但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人又有多少呢?比方说,在孔子几个得意弟子中,冉求就曾对此产生过动摇,他在《雍也篇》中就曾对孔子说过,“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也就是说,冉求一度失去了坚持走下去的信心。对颜回等笃志求道者来说,冉求就是“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者。
 
“权”,指的是通权达变。“同志”之中,即便都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追求“内圣外王”,但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必然也会有差异。比如,荀子孟子,都是道德高深的儒学大师,但是,二人学术观点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修德、齐家、治国等思想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孟子与荀子,便是“可与立,未可与权”者。
 
而要建功立业,最终就需要“同权”,有着学识见解,有着共同的志向,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固然能够有许多共同语言,但是,如果不能“同权”,也无法成事。比如,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儒家信徒,都致力于宋朝的富强,但两人的思路大相径庭,为共同目标所作出的努力,反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同权”而能建功,最典型的例子是秦孝公和商鞅。由于秉持相同的观点,执行相同的改革路线,最终使秦国走向了繁荣和富强。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品风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后面举的这些人物例子特别恰到!点赞! 落难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土解:一起学习的人,不一定有共同追求;有共同追求的人不一定会一起共事;一起共事的人不一定有同样的决策(想法,判断)。孤独倒不至于,就像终极筛选一样,与人与物没有区别,社会活动初期会遇到很多样本,随着时间推移自然而然样本数量会越来越精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自然形成的过程。俗例:刚接触抽烟喝酒可能什么都行,最后会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刚入学时的好友和毕业时的好友并非同一人。而自然筛选则是根据自身价值观来决定的,决定价值观的条件诸如,财力,审美,道德,品味,外表,内在,人品,善恶等等,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在设置筛选条件靠近仁的标准。如果外表是条件之一,可能交的朋友只是徒有其表了。所以,可以总结出方法论,先修身正己,后同道自来。 异想天开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我理解是“学、适道、立、权”四个层次。一起学习,但未必能学明白;学明白,未必能真正用起来,达到立的阶段;达到立的阶段,不一定能灵活变通。我猜想这是孔子作为一个老师,对自己的众多弟子的学习状况的一个小结。 5000言961398772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君子和而不同 5000言437070320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孔夫子的意思难道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阿菠萝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未,尚未、还不,非未必。释未为未必,则曲高和寡,尽显孤独,莫我知也夫;释未为尚未,则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下学而上达。道无止境也。立,立于礼(立,位也)、仁也;权,权于事(权,中庸也)、智也;仁且智,既圣也。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沧海一粟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可以为同学,却不一定为同道中人。可以同道,却不一定共事。可以为同事,却不一定一起参政议事。每个人的德行不同,悟性不同。虽然所学相同,却悟道不同。虽然吾道相同,却志向不同。虽然志向相投,做事方法和行事风格却不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珍惜彼此在一起的缘分,缘分尽了,就各奔东西,互相道一声珍重! 轶想天开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两种理解:一方面,偏悲观的,可以理解为大浪淘沙,人越来越少,如同金字塔一样;但另一方面,偏乐观的理解,不断在分化,如同树枝一样,开枝散叶。只要是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就好,无论是否同道。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如果单看这一句,就应了晏平仲说的“儒者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宋明儒学昌盛,所以学子清高,也可能是受了这句话的影响,还有那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多情种可以理解为孤独与生俱来,也可以理解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总之很片面。人生的道理很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锚点立在“是非曲直、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秩序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所为有所不为。 101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与 德不孤必有邻 是不是有冲突? 溪碎的心情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对自己和他人要做到扬长避短! Alex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共学,共同学习;适道,走相同的路;立,立身处世;权,权衡是非!三十而立,立身处世,四十不惑,不惑是非 队长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这样的人那是人中之龙啊,孔子这个标准那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要学这么难的道,不如简单生活,努力工作,拿的起放的下,一辈子能做出点成绩就没有遗憾。 先读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论语宝解:学、适道、立、权是学到实践的四个步骤。适:至、往(追求);立:坚持、不变;权:因实际情况而灵活机动。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所以说有一个知己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幸运啊。事事都能跟自己合拍,在同一频率上共振,这是最大的幸福啊。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啊。 阳光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同床异梦,同道异志,何其多也 ?vs唐文奇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我读出一种人生注定的孤独…… 夹干饼心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很多情况下是:道相同者可以相互理解但不容易成为朋友,道不同者不容易相互理解但可以成为朋友。 细雨随风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例如当今公司创业,起初有热情同甘苦,事业发展出现分歧,有相同理想的继续合作,但决策者是领导者,要听这个人的、 青花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坪锤,“秤砣”? sprinklingmoon 评论 子曰:“可与共学,:现代青年人的爱情观:可与适恋,未可与婚。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