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适陈

孔子师徒一行,在郑国东门会齐之后,又风尘仆仆历尽艰辛到了陈国。陈是一个小国,相传国君是舜的后代,都城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孔子来到了陈国,寄住在司城贞子家里。
 
陈湣公当时以上宾之礼迎接孔子入城,对孔子还是相当尊重,经常向孔子请教一些问题。有一天,许多被箭射中的鹰隼落在陈国宫廷前死了,身上被楛木做的箭射穿着,箭头是石头做的,箭杆有一尺八寸长。陈湣公看着这些很特别的箭,弄不清箭的来历,就派人请来孔子。孔子看了看鹰和箭,对陈湣公和他身边的几位大夫说:“这鹰是从遥远的北方而来,这箭是肃慎人的箭。当年周武王灭商之后,九夷百蛮都来进贡,北方的肃慎国就献了这样一种箭。看来那地方的人还在使用这种箭。先王把肃慎人进贡的箭分给长女太姬。后来太姬嫁了虞胡公,虞胡公又封来陈国。陈国保存古物的府库中应该能找到这种箭。”孔子停了一下,语气深沉地说:“当初先王把一些远方的贡物分别赐给同姓、异姓的诸侯的目的,是要展现亲谊,叫他们不要忘记归服周王,替周王守卫疆土。”陈湣公派人去府库中查找,果然有这种箭,于是对孔子更加敬佩了。
 
在陈国,孔子参预朝政,领取俸禄。就这样,孔子在陈一住三年。但陈国只是一个小国,夹在楚国、吴国中间,恰逢晋楚争霸,陈国经常受到战争波及,吴国也趁火打劫,经常前来劫掠陈国。孔子宏图难以施展,只好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研究学问,搜集文献。
 
后来,楚国攻打陈国,陈国都城的西门被烧毁,楚人便抓陈国的降民前去修城门。孔子师生无法再在陈国待下去了,决定到楚国去。在离开陈国国都,路过西门时,孔子却不在车上俯身、手扶车前横木对陈民行礼,即所谓“孔子过之,不轼”。
 
子路认为老师这样的态度于礼不合,便质问说:“礼制有规定,遇到三个人就要下车打招呼,遇到两个人就在车上行礼。现在遇到陈国那么多人在这里修城。老师您即便忙着赶路,不严格遵循礼节下车打招呼也就罢了,为何连在车上行礼都没有做到呢?”
 
孔子严肃地回答道:“我听说,国家灭亡了却还懵然不知的人,是愚昧;明知国家亡了却不奋起抗争的人,是不忠;知道奋起救国却不肯为国牺牲,是不知廉耻。现在这些修城门的陈民虽然人数众多,但三样中却一样都没有做到,不仅甘心亡国,做了敌国的顺民,甚至为敌人修城门,所以我没有向他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