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西狩获麟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这一年孔子七十一岁。春天,管理山林的虞人在曲阜西今巨野县一带打猎。叔孙氏管车的仆从叫商的捕获一只奇怪的兽,这只兽身子像獐,尾巴像牛,额像狼,四蹄像马,身上有五彩,腹部以下呈黄色,身高一丈二,无人认识,就载了回来。叔孙见此怪兽,以为不吉祥,自己不要,赐给虞人。孔子看了说:“这是麟啊!麒麟是仁兽,含仁怀义,叫起来声音像音乐,走路旋转都合规矩,脚不践踏虫子,不折断青草。它不遇盛世是不会出现的,现在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说完掩面大哭,涕泪沾襟。叔孙听说这情况后,就把这怪兽留下了。据说孔子这时正在写《春秋》,看到西狩捕获一麟,认为麟是祥瑞“仁兽”,只有太平盛世才会出现。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出非其时而被猎获,甚为感伤,写了“西狩获麟”这句话后,就停笔不写下去了。
 
试问,世界上真有这种所谓“仁兽”吗?显然麒麟是幻想出来而加以神化渲染的东西。历代儒生这样绘声绘色地加以编造这个麒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为了抬高孔子,把孔子当作神化了的圣人,然后把所谓麒麟神化为仁兽,以所谓仁兽的“出非其时”而被获,来衬托孔子作为圣人的“生非其时”的景况。另一种可能是孔子到了晚年,屡屡碰壁,在“乐以忘忧”的心情深处,迷信“天命”的宿命思想仍在一定程度起作用,因而违背自己“不语怪、力、乱、神”的主张,睹物伤情,在看到一只被猎获的不常见的野兽时,便把它幻想为传说中的神物——麟,从而发了一通牢骚,《春秋》的写作也就此搁笔了。
上一篇:弟子三千
下一篇:圣人离世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