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务本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故讲“君子务本”。这里的“本”解作“根本”,不是树的根本,是指做人的根本。儒家认为做人的根本在于“孝悌”,孝是孝顺父母,悌是敬爱兄弟。孝,是人之为人应具有的基本道德,也是修身的基本法则。人能有孝悌之心,自能有仁心仁德,好像树木之生于根。本立而道生,故做人贵在“务本”,要促进诱发孝悌之心,要养护成全为仁之道。
 
“孝”是中国古代社会君臣士庶所共同遵守的至德。一个人能做到“孝悌”,心情自然平和顺达,自然不会做出犯上作乱的事情来。政治上没有乱臣贼子,天下自然一片清宁。故要天下太平,就要先提倡孝悌之道。国家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家家孝悌,人人和顺,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孝道以“无违”为主,要承顺亲志、承欢亲心。但道理容易说,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了。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三个人都非常有才干。献公攻打骊戎,得到美女骊姬,宠爱至极。骊姬生了儿子奚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希望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便和朝中小人勾结,设计先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调离京城,派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驻守,使得晋献公与他们的父子感情渐渐淡薄。不久,骊姬又趁献公打猎外出之际,让申生回来祭母。申生拜过后把祭肉和祭酒送到京城呈献给父亲——这是古代礼节。骊姬将下了剧毒的酒肉呈给献公,献公用酒祭地,地上冒起白烟,把肉给狗吃,狗死了,献公又让一名随从食用,随从也死了,献公于是心生杀机。申生听说此事后,既不愿逃走,也不愿宣扬真相,说:“父王失去骊姬,一定会居不安,食不饱。我去说明真相,骊姬一定有罪。父王年纪大了,做儿子的不能让他开心,又怎能去夺他所爱。”于是自杀身死。史书记载“晋侯杀其世子申生”。申生为了顺父亲之意而死,却使父亲背上杀子的恶名,所以后代史家以“恭世子”称他,而不是以“孝”来赞许他。
 
孔子说,父亲用小棍子打我们就忍着,用大棍子打我们就跑,不能陷父亲于不义之地。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婉言劝谏。父母不听,还是要尊敬父母,但也不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广义地说,一个人实行了作为人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坚守作为人最起码应该坚守的原则,就可以算是“务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