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原文】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①,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①先王之道:指的是古代圣王治国之道。
 
【翻译】
 
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解读】
 
为什么要强调制度


礼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规定,它可以协调各成员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古代的“礼制”已经消亡,但礼的精神却一直存在。用现代的话讲,“礼”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等级,以及与这种等级相关的行为规范。这个东西,在任何社会和历史时期都是客观存在的。从根本上讲,法律也是在礼制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制度形式。在现代,我们都知道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以想象,礼在维护古代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意义。倘若人人都不讲礼,社会必然发生混乱。因此,主政者有必要强调礼制,以此来保证社会平稳有序的发展。
 
上面所述,讲的是“礼”外在的约束作用,至于“礼”的内在目的,有子说得很清楚,那就是“礼之用,和为贵”。在有子看来,推行“礼”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和谐。这个和谐,既包括国家与民众的和谐,也包括君臣关系、官民关系的和谐,更包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儒家先哲看来,“和”的本质就是关系的协调,是人们宽容和理性的体现,只有保证和睦的社会关系,才真正有利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其实,和谐的社会环境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从古至今,因国界、种族、宗教和经济利益而引发的冲突,或是思想及语言上的不同而引发的歧义,甚至是因家庭、财产、感情等诸多问题引起的争议等,都是不和谐的表现。而和为贵的观念,对匡正这些弊病,缓和各阶级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衡,有着不小的作用。人们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礼”制,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古时圣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时,都是按照“礼”的要求来操作,所有的事情都遵循着“和”的原则去处理,所以才会出现太平盛世。倘若逆道而行,没人遵守礼节,到处充斥着违规和犯罪,社会将会陷入混乱,哪里还有稳定和谐可言,更不要说什么太平盛世了。说白了,“礼”在这里就是社会的软件,规定着社会方方面面的秩序,把各种或平等或不平等的关系糅合到一起,并保证它们之间的有序协调。作为国家、社会、组织各种制度总称的“礼制”,在整个社会上起着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
 
只有全面彻底地推行“礼制”(各种制度),才能达到社会大治的目的。无论是片面执行或是有选择地执行,都会导致礼制的破坏,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在诸多破坏制度的行为中,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以“和”的名义破坏制度。我们前面谈过,推行“礼制”的目的是营造“和”,但是,却不可以为了“和”而破坏制度。
 
大家应当注意,“和”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无止境的。在亲人、朋友、同事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往来,以和为贵自是非常重要。但是,在面对一些穷凶极恶的歹徒时,你若想与他们讲和为贵也行,不过得让他们先放下手中的屠刀,愿意改邪归正,同时愿受“礼”的限制才可以。否则的话,和为贵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甚至会变成一种无原则、无是非的纵容。在这种情况下,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等本身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若是再将它们混淆为一体,社会还是会乱套的。另外,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违背制度与少数人讲“和”,也是违背原则、破坏制度的行为,是不守“礼制”的行径。对这些打着“和”的旗号破坏制度的行为,要看清并予以抵制。唯有此,才能真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809903829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制的纳用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相处,但并非一味追求和顺,君子有所和,有所不和,对于讲理不同的“凶徒”而言,采取必要的法治甚至暴力来迫使它讲和,也是十分合理的。 道纪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之用 主要是要达到“和” 但也不是凡事都达到“和”,也是“有所不为”的。举个例子  中菲南海争端,你要跟他们“和” 但对方狐假虎威不要和,再往后我们的策略就是“有所不行”了,继续再追求“和”,就是属于“不以礼节之”了。 5000言170973433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之“和”译为“遇事做得恰当和顺”,缩小了“和”的范围,不妥。解析中理解为“和谐”,这不很好吗?因为:先王和谐万邦,大臣和谐人民,士大夫和谐家国…都是“和”,都是“礼之用”。 5000言916860680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违背制度与少数人讲“和”,也是违背原则、破坏制度的行为,是不守“礼制”的行径 5000言724824945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何必非要去弄清楚礼是做什么用的,只要知道,礼是用来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改变自己的不就好了么。 andy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礼的本质应该是人人都按天性良知来做人做事,这样就会表现出一派和睦气象。先王之道至善至美就是由于无论小事大事都按良心去做。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如果遇到难题,只是一味追求和,却违背了良心道德,根本上也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柿子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的标准:礼就是有节制的和,只讲和不讲节制不是礼。待人人以礼貌是和,过份礼貌非礼也,乃虚伪;为人谦逊是礼,过分谦逊非礼也,乃懦弱;直是礼,不思他人感受的直非礼也,乃鲁莽; 七十二渡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断句改一下,试试。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大小由之,有所不行”,大小事务都求一个和字,恐怕也有行不通的时候。“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明知道应该以和处之的,却不以礼节之,也是行不通的。 阿菠萝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所谓礼,并不等同于礼制礼法。礼制礼法是礼的结果,而不仅仅是礼的形式,更不是礼的起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子曰:…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的本质是谦让是恭敬是仁爱,礼的目的是和睦,所以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阿菠萝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有子说:礼的效用,以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为最可贵;先王之道中,这是最美好的,所以大小事情都通过礼来完成。但是,有些事情看似可以不用礼,或者知道和睦的可贵而强求和睦的结果、而不是以礼来节制这种强求,也是行不通的。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言水王注:礼就是秩序,秩序是有差别的,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就是和谐,和谐是无差别的,人格上人人平等。周王朝以情义立国,大封宗亲勋贵,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立于礼,以和为贵,大小事情都讲个“礼”与“和”。礼与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废礼搞表面和谐,或者死抠规章没有弹性,那是肯定行不通的。“和”要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和”是大学问大智慧,和而不同可以称为君子。和谐一定是植根于内心的,是有温度的,是宁静的,内心之中似乎有一道边界,边界可以是道德的,也可以是行为的,只要不逾越边界,都能琴瑟和鸣,和谐共生。边界越宽,境界越高,内心会更加平静,更加容易宽以待人,更加容易赦小过、举贤才。“和”的最高境界是百家争鸣后仍能百花齐放,此情此景美不胜收。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是比较容易察觉出来的,那份克制与做作,是很难掩饰的。这种组织,其基于责任分工的权力,会被当成武器,而不是担当。 海波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只有全面彻底地推行“礼制”(各种制度),才能达到社会大治的目的 匿名游客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以礼治国,忘本求末,为和而和,假也 菲你莫属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是道德规范,是规章制度,是底线。在礼之内,讲究以和为贵,在礼之外,那就是非礼。比如八国联军侵华,你们来打我,完了还要我割地赔款,这于情于理说的过去吗?这能和谐吗? 小明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参考论语别裁,南师没逐字解。我绕通了逻辑。上面翻译,逻辑不通的,很多人脑子也绕成毛线。小大由之,之前,没没争议。后面的,走起,然后,再合起来,读原文。1有所不行,知和而和。2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这部分部分是否定礼,礼不一定要固执不变,不合适,就不要坚持了,现在,你跟人见面,点个头就可以,你不干,你要,鞠躬,你说是日本来的吗?真诚相待,打招呼就行了。2这部分是肯定礼,做事没规矩,也是不行的。礼是什么东西,用论语话来解释,无可无不可,都行,夫子本来就这么,活泼,好玩,龙无常形 轶想天开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我理解“礼之用”的“用”,应当翻译为使用,而不是功用、作用。这样句子的意思就是:使用礼的关键在于适度。先王使用礼,程度总是适度,所以为美。但一味追求适度,完全放弃礼,也是不行的。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从前后文通顺的角度理解,我认为“有所不行,知和而和”应该是“如果不用礼,只是一味地讲和气,和稀泥,那是不行的”之意。 新自己(嘉亿设计)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国家应该设立礼部! ZSL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通 道理的“理”元亨利贞的“利”三十而立的“立”,仁义礼智信,“礼”居中间,只有先讲“礼”才有讲“仁义”,才可达“仁”之境 流浪的飞鱼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不同对象之间的“和”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礼”,但是“依礼而行,以和为贵”要有实力,“尊严旨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间”,否则,“知和而和”,就成了”以地赂秦“。 九琰.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谁能帮帮我呀?读不懂“知和而和”,感觉很难联系起来 匿名游客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是“和”的外在形式,“和”才是最要追寻的本质目标,但不假借形式来实现本质目标是不可能的,有点类似于道家的“借假修真”“阴阳双修”“性命双修” 匿名游客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所以这个“礼”可不可以理解为当今的道德和法律的集合呢? 无圆之月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可以参考袁崇焕擅斩毛文龙,和可以引申为团结的意思。只讲团结不讲礼难免人心不和。这里礼也可以引申为尊重的意思。一个团体相互尊重就会和,和之后就会兴。可以参考肥水之战,如果慕容垂那些人和苻坚团结起来,两个东晋也不够打。 king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小大由之”:礼小礼大都没关系,只要有礼就好。 小命一条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是重点一味的和气也不行,那该怎么做呢 橙子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  这句话有逻辑不通之处;令人困惑,"大小由之"中的之是代指什么呢?礼中存在“和”这一单独的客观存在的章节篇块吗?如果只是礼中存在这一种“和”的精神,那这个“之”又是怎样解释哪? 每天都做白日梦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我觉得这章读的不太通顺,这样划标点可以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队长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各种礼节制度的运用,最重要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历代王朝都是这么做的,无论小到村镇还是大到省和中央,如果为了和谐而和谐,却没有适当的法律规章制度来监督和执行,那么最后也是行不通,还会适得其反。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就是当年的法律。我觉得当今之中国,可以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借鉴一下怎么执行礼法的手段、形式,这有益于我们全面依法治国。像马云、刘强东、并夕夕之流,公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劳动法,肆无忌惮大搞996、007,对于这种目无法纪的人决不能和为贵,不能一味的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而应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贯彻落实劳动法,以“法”节之,把违法资本家绳之以法。 AN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①,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前面讲的是礼在什么时候用 大小事情都可用 主要为了中和矛盾 以和为贵 后面讲的是 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行,用礼不是知和而和,单纯为了和而和,和是要讲原则的 不受礼的约束是行不通的。 沧海临风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疑前人断句不妥,应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半片影子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民宗W、柜台办那群狗腿子很应该滚进来仔细读读!倒行逆施强行挽尊,乱臣贼子也! *****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礼之用,和为贵;和之用,礼为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戊辰辛卯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强制河蟹即是非河蟹? 青花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和,随和。和与礼,贵在中庸。但中庸是动态的平衡,并无绝对的存在。 匿名游客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能和最美,实不能和,不可強求,把礼仪作为殉葬品。 youaremyprettysunshi 评论 有子曰:“礼之用,:请问知和而和的知字怎么解释啊?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