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原文】
 
1.6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②,谨而信③,泛爱众,而亲仁④。行有余力⑤,则以学文⑥。”
 
【注释】
 
①弟子:有二义,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对兄而言,子系对父而言,故曰弟子:二是指学生。此处取前义。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②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③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④仁:指具有仁德的人,即温和、善良的人。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或剩余的精力。

⑥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翻译】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解读】
 
学习做人的途径

 

作为教育家,孔子极其重视道德教育,他不仅有高深的思想,也有平易近人的教法。人生启蒙,怎样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对社会群体有用之才,这是一个教育策略和途径问题。针对人生第一课,孔子给出了浅近明了的回答,那就是,做人应当先修德,再学知识。也就是说,对于弟子的教育,孔子认为应当从伦理教育入手,在家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其次,学习待人接物,做到严谨守信;这些根基打好后,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
 
关于“孝”,前文已有所述,这里不再多谈。但需要指出的是,可以适当对孝作较为宽泛的理解。在我国古代,学生或晚辈皆称为“弟子”,师生间的关系仿若父子,师父一词就是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中演变出来的。老师是传经授道之人,对弟子德行才识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故而,做弟子的应该按孝的原则对待老师,要对自己的老师尊敬有礼。在这一点上,古人做得很好,弟子中了进士,做了大官,可是只要他回到家乡,见到自己的老师,做学生的都要对他行跪拜之礼,与当年从师时一样。但是,现在的人们对于传授自己知识的师长远不如古人那么敬重,这不能不说是“孝”的精神的失落。
 
接下来就是“出则弟”了。可是有人会问,都出门在外了,还如何敬重兄长呢?这就要求大家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好相处了。这些朋友就是你的兄弟,只有交好了这些人,你的路才会更加平坦宽广。另外,若是扩展到爱国家、爱天下,也是对这个“弟”字的正解。
 
“谨而信”,是孔子在告诫我们,学习做人要先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小心谨慎。不过,大家不要误将谨慎理解为拘谨,这两者有着不同的意义。若是过分拘谨的话,就是小气了,不符合谨慎的原意。谨慎也是一种修养,只有谨慎的人,才不会轻易地对他人作出许诺。他们一旦答应了别人的要求,就会尽心竭力地达成别人的愿望,做到言而有信。
 
“泛爱众”,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有着广阔的胸襟,能够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保持着友爱的态度。这种行为是包括师道在内的所有道的综合体现,看起来比较容易做到,真要修到如此境界却是极为不易的。
 
倘若一个人对上面的要求都做到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修养了,即“亲仁”。亲近那些有道德的人,与他们做朋友,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仁德之心,争取做个有道德的人。这也是孔子这句话的主要目的。只有做到“孝”“弟”“信”“爱”,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良好的规范,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有了仁德之心后,若是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可以去学些文化知识了。不管你想当文学家也好,还是当科学家也罢,或是做艺术家也行,只要是你感兴趣的,你都可以去学。
 
总之,孔学的人生第一课便是做人,要求从小就注重道德伦理上的修养。有了一定的道德基础,再学习各种知识。显然,这是德育优先原则。事实证明,这一教育策略和途径是科学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德高才浅,只是这个人对社会贡献多少的问题;而无德有才,则是危害社会的问题了。比方说,古时的贪官污吏,无不想尽办法,搜刮民脂民膏,这些人多学富五车,每个人的智商都很高。即便是现在,利用自己掌握的高科技手段作案的人也是屡见不鲜,难道能说他们没有知识吗?从本质上看,这些人是在缺少仁德的情况下学习了文化知识,属于本末倒置的行径,所以他们很难成为一个好人。
 
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人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却更加重要。一个人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会离成功更近,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632265312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文不是孔子倡导要学的道理,更不是现在我们说的文化知识。文,修饰的意思,就是表面文章。要让普通大众接受自己,不能光靠真才实学,因为真才实学是无法被普通人看到的,要让真才实学由内而外体现在外表上,落实到行动上,让普通人感受到你的气质气势,敬重你,向你学习,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 天下书盟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兼无,谓之于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5000言964870597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人是人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这地方写错了,“入”写成了“人” 5000言257809124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之谓也! 5000言375211538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论语全篇及解释 5000言193046665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做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会离成功更近,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发呆小神仙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先学做人,做学做事。善良,仁爱。 5000言568638400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泛爱众是对 出则弟 的进一步解说,人出世对人有三种态度,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中的 喜好与厌恶与泛爱众,对于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应该喜爱并向其学习品德,对于普通民众,我们不能以有色眼镜看人,要泛爱众,平等待人。对于道德低劣之人,我们要厌恶 5000言317245120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孔子鼓励人们去行动,去做事,并且做事是主要的。即墨子所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在做事的时候做到前面几点。利己且利他。当然何为孝弟信仁要看自己的理解。时常去温习时常有新的进步,慢慢变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是言论,孔子应该不会倡议。但其中对于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的精神要肯定。 阿菠萝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孝弟在敬。言为什么要谨?要发自内心,先自己信别人才会信。泛者,一视同仁也。亲仁,亲近仁人,耳濡目染也。但是为什么要孝弟呢?为什么要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呢?孔子没说。是理所当然,不必废话了吗?说实话,孝弟谨信爱仁,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枫叶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弟子是圣贤弟子,具体而言孔门弟子。《弟子规》这是学圣学贤的根基,《孝经》里讲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孝养父母里头,包括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成圣成贤不外乎是将孝悌做到了极处,所以孟子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这正说明把孝悌做到圆满就是成圣人。其余不做赘述。。。。真正的学问是什么?孟子讲的,不过是求放心而已。这个放心是放出去的心。本来人人分上都有真心,真心不动。为什么会有放出去的心?放出去的心叫妄心,妄心是动的,这动里面带着妄想分别执着,执着里面甚至还有自私、烦恼、过恶,这些真心自性当中本来没有,现在突然产生了,你把它收回来,你就是把这些本来没有的妄想烦恼放下,那就是求放心的意思,就是回归自己真心本性,这是真正的学问。所以求放心,下的功夫就是格物致知。物是物欲,格是格斗,跟物欲格斗就是降伏自己的欲望,降伏自己的烦恼,然后才能致知。致知是让自己良知发现出来。一部《弟子规》讲的什么?就是讲格物致知。有人将它做成“功过格”反躬自省修炼,知行要合一。 285750798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入则孝,出则悌,谨有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层层递进的。总而言之,孝悌为本,道德之门。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言水王注:夫子教导弟子从孝悌入手,体会为人处世的要义。父母兄弟与生俱来,是每个人来到人世间接触到的第一批人,是相处最融洽最随意的人,能从事父母中体会到孝、从待兄弟中体会到悌,必然能明白进止,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然后事君必能忠、与朋友交必能信,泛爱众也就自然而然了。能做到“泛爱众”,不就亲仁了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面一是本末问题,二是顺序问题。“文”就好比穿衣服,穿粗布素衣和穿丝绸华服并没有改变一个人的本质,行为才是一个人气质追求的综合体现,只不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夫子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个世界最复杂的就是与人打交道,每个人的责权利、思想认知、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其实这个世界最简单的也是与人打交道,人都是爹妈生的,都要穿衣吃饭,虽然个体不同,但是人性深处是相通的。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其实孝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并不是平行并列关系,应该是一通百通的递进关系,只要能身体力行做到孝悌,不玩色取仁而行违的把戏,后面几件将是自然而然的 king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亲仁”——以仁为本,不离仁。“文”——“文质彬彬”中的“文”。与“野”相对的“文”。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有道德修养是最重要的,才华是其次。舍本逐末去追求才华就是危害社会,看看如今那些公知汉奸、贪官污吏就明白孔老夫子的话真实不虚啊! Jm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求显赫,但足以告慰平生 静心随缘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泛爱众,爱是“友爱”? 江梧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查虫,出则“弟”,应该是出则“悌”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有道德修养是最重要的,才华是其次。舍本逐末去追求才华就是危害社会,看看如今那些公知汉奸、贪官污吏就明白孔老夫子的话真实不虚啊! king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常听有人抱怨:“我一心为他好,而他却不领情,对我那样。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脏’。”孔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便是治此的最好良方。这里的“行”,当然是指“孝”“悌”“泛爱”等德行;“有余力”只是种说法,也可换一种说法,即:如果想进一步将德行做得更好。“文”绝不是指文化知识之类的,而是说使自己的言行不过质、过野。(也就是不但心美,形式也美,便于他人心平气和地接受。) 大象无形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人是人父宫”,是不是入打作人了?入和出的解释很好。 落英缤纷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要先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再去学习知识,于社会才会稳定,于个人才会走的更远。 潇Shawn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我体会到,孔子希望人们首先通过行为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多余精力再去学习知识。道德比才华更重要。追求道德会让人真正获得幸福,哪怕你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应该也会过得幸福吧,傻人有傻福应该会存在。《资治通鉴》中有“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让小人掌握了权力,给人带来灾难的例子不少吧。 赛弗乐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终于找到源头了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要求加强思想 政治教育 孝悌信爱仁。 赵伟业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读大学中,略微迷茫,以后学习学累了就来看看中国古典文学陶冶下情操吧 alexfang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说的太好了  努力实践 VER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谨言慎行,希望写文章的人也不要用自己局限的眼光来理解和批判现有。以前的老师是师父,现在的老师是职业。不可同日而语。你看看现在的小学老师,巧言令色,拐弯抹角的享受着家长的跪舔,他受到多少“尊重”就会背负多少骂名。 大可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①。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②?譬诸草木③,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对比来看,我觉得还是子夏理解的更精深啊。 半片影子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如今的公知汉奸走狗横行,可不就是因为没有先学会做人就学习了知识,本末倒置,以至于寡廉鲜耻、背信弃义、卖国求荣的嘛。也就是俗话说的,屁股歪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做人一开始就做歪了,学得越多对社会反而危害越大。 轻舟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谨言慎行  言而有信 武夷岩茶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别人认可你的同时就是他人认可你,所以为人为根本。 手机换菜刀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先做人后做事,大概是这个意思u 青花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这种看似有序的次第观,恰恰是有问题的,会导致知行分离。 BanksChen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先做人后做事 f_ 评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人是人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入”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