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原文】
 
10.16 康子馈药①,拜而受之,曰:“丘未达②,不敢尝。”
 
【注释】
 
①康子:即季康子,姓季孙,名肥,鲁哀公时的正卿。

②达:通,懂得,了解。
 
【翻译】
 
季康子馈赠药给孔子,孔子拜谢后接受了,却说道:'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不敢尝用试服。”
 
【解读】
 
礼仪的变通

这是一则很有趣的故事,鲁国头号权臣季康子听说孔子生病了,很是热情,便派人给他送去了药品。这给孔子出了个难题,因为周礼里没有关于赐药的相关礼仪。如果比照赐食物的礼仪,孔子应该在拜谢之后立即尝一下,但是,药物不同于食物,在无法确定这些药的药性之前,随便乱吃是可能出大事的。如果拒绝卿大夫的赏赐,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孔子是一个智者,轻松从困局中解脱出来。他先按照赐食物的礼仪,拜谢之后收了下来,但却未立即尝试。他向来人作了解释,实实在在地告诉了对方自己没有立即服食的原因:“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所以不敢尝用试服。”孔子的做法,既体现了对季康子的感激和尊重,也在事关身体健康的大事上保持了足够的谨慎。一言一行,把礼仪敬诚之义表现出来,真是有礼有节,让人叹服。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就像法律一样,所能规范的事物总是有限的,而且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很多时候,人们面对着无礼可循的困境。这个时候,对于拘泥于礼仪的人来说,要么找一个性质接近的礼仪执行,要么放弃礼仪,按自己的想法去办。这两种做法都背弃了礼仪的精神,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像孔子那样,在礼仪精神的指导下,作适当变通。这里我们应深刻理解礼仪精神实质,礼仪是以仁道为宗旨,以诚敬为内在感情要求,以期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仅仅把它看成一种仪式或行为规范,是浅薄的。
 
只有把握了礼仪的精神实质,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作出很好的应对,甚至是创造出合理的、新的礼仪规制来。孔子面对季康子的赐药,既对季康子表现了敬意,也表达了自己的诚意,这个做法足为后世效法,就等于创造了新的礼仪。
 
后世的智者,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总能秉承礼仪精神,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西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要入朝朝觐汉元帝,汉元帝该用什么礼仪接待,在古礼中就缺乏明确规定。处理得好,能保证边境的长治久安;处理不好,可能会伤害呼韩邪单于的感情,从而激其再变,那样边境就会永无宁日。对此,朝廷十分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接待礼仪。当时丞相和御史大夫都认为应该用天子接待诸侯王礼仪,并建议把呼韩邪单于的位次排在诸侯王之后。而大臣萧望之则认为,不应该用臣属的礼仪来接待。作为外夷之君,应该视为对等国家,使呼韩邪单于位次在诸侯王之上,以示谦让。这样做,不仅显示汉朝的谦虚和大度,也有利于处理长远关系。如果将来匈奴人不再前来朝觐,也不算背叛。汉元帝最终采纳了萧望之的建议,按接待外国国君的礼仪接待呼韩邪单于,妥善处理这件事。显然,萧望之的办法是符合礼仪精神的。
 
对国家来说,礼仪事关国体,处理不好,会引起一系列麻烦。比如,明朝正德皇帝去世后,嘉靖皇帝即位,在如何称谓嘉靖皇帝生身父母的问题上,朝廷发生激烈争论,演变成一场震动朝野的大礼仪之争,使朝廷政局陷于混乱。再比如,乾隆年间,英使马嘎尔尼拜见乾隆皇帝,为相关礼仪问题争执不休,最终也未能协调好,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与当时世界最强国相互深入了解的时机,为后来中国的没落埋下伏笔。这两件事,无论是嘉靖朝君臣,还是乾隆朝君臣,都没有真正思考礼仪的精义所在,拘泥固执,以致引发令人遗憾的后果。
 
处理礼仪问题,需要人生经验,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对礼仪精神的深入理解。这一点,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都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阿菠萝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敬也。康子赐药,“丘未达不敢尝”,慎也。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这句话真的很有意思。季康子是夫子晚年返鲁后的权臣,相当于首相总理,冉求就在他手下做事,他给生病的夫子送药,应该是出于敬重无疑,但夫子不尝;祭肉是君上的赏赐,但夫子出三日不食;入公门、执圭、使摈、享礼,那一套繁文缛节夫子却搞得规规整整。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公与私的分别。夫子执礼,礼的对象是君,不是自然人;夫子敬上,敬的是岗与责,也不是实物人。甚至于邦国,夫子并不觉得鲁人给齐国做事是背叛,反倒是食其禄不谋其事要不得。 感悟人生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马戛尔尼 听雨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孔子使用的方法是适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但是孔子也一直在强调, 更新去陈, 不能一味守旧, 但是后世很多儒生并不懂变动, 反而僵化了孔子的理论, 以至于造成了僵化民众思想的行为而引来很多人的批判. 总结而言, 孔子的思想是很发达的, 而落伍的则是后面学习这套知识的人 【游吟诗人】MC绫风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孔子真的做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他懂得礼貌,但是不固守成规,在这方面看来,他还是很灵活的。但是整体看来,孔子还是比较守旧的。最重要的是,他把握住了坚持和变通的度,这才是他在封建时代受欢迎的原因,不过,后人有不少人曲解发挥,再加上时代的发展,孔子的很多正确的理论就成了口号,发酵成为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进而产生了一个中国人的通病:长老统治下名与实的分离。 叶子黄了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所以不敢尝用试服。今天的人,领导关心你送药,你居然说这句话,那领导还不火冒三丈,我给你药吃,你你非但不感激,还觉得我的药会害了你。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诚意正心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什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都不是孔子的思想,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来的,又记载于东汉《白虎通》一书中,才被后世所熟知。 小兔子乖乖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孔子不是不喜欢季康子吗 菋檤′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孔子太讲究了 阳光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既然赐药不合周礼,拒绝也就不是无礼。 青花 评论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后儒却发展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必然的。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