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原文】
10.9 祭于公,不宿肉①。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注释】
①不宿肉:从公家分回的祭肉(胙),不要留着过夜。
【翻译】
参加国家祭祀典礼,分到的祭肉(当天就食用)不放过夜。一般祭肉的留存不超过三天。放超过了三天,就不吃了。
【解读】
【解读】
此章说明孔子不吃三日后的肉,一定要吃新鲜的。
以上几章里,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饮食习惯。孔子处处坚持遵循“礼”,这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上,而且表现在日常衣着和饮食方面。他在祭祀时、服丧时和平时所穿的衣服都不相同,如单衣、罩衣、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礼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礼制。在吃的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对于食物,有八种他不吃。凡是有害于健康的食物他都不吃,这是重生的表现。
元芳,你怎么看?
- 共有 0 条评论
阿菠萝(125641787)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祭于公、不宿肉,敬鬼神也;祭肉不出三日,善待自己也。
快乐人生(691986255)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这个解释更让人接受
七十二度(53606110)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学于己身,适己而用,适时而用。否则就是偏执。
七十二度(53606110)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赞同这个解释
无知无不知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孔子一向对祭祀都很慎重,所以就算是家祭也不会用宿肉去祭拜
吃羽毛(420936291)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参加祭祀必须立即准备祭肉,选择合适的时间宰杀猪羊,参加祭
武装农夫(67619237)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公祭的祭肉拿回家不过夜;家祭的祭肉不出三日!
Hao(1019086665)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千万不要用现在的立场情况去评价2千多年前的事,知道万事万物
祝你发财(928172741)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前面说祭肉当天食不隔夜,后面说祭肉三天两夜内可食过后就不
球(16441569)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至少有两个社会现象,一是祭祀杀猪宰羊日子得看准啰,提前太
球(16441569)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这句话就是描述当时的情况,没有褒贬态度的
溪碎的心情(773901294)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孔子对自己是真的好,对自己仁爱才会对他人施以仁爱
和尚小头用飘柔(414315886)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古人很早就有类似冰箱的东西:冰鉴,冬天凿冰放入山洞、地窖
和尚小头用飘柔(414315886)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你可以先去看看礼仪
队长(328861379)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新鲜的肉,还能保存三天啊,古人厉害。
队长(328861379)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都是很日常的礼仪
每天都做白日梦(659156459)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这是维持礼啊,古时祭肉都是现杀的,孔子少年时也很贫穷
狂神(2708455270)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以上几章里,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饮食习惯。孔子处处坚持遵循
xzz(919586025)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这就纯属瞎解读,过度解读。孔子他老人家没说这么多。
搂宝(173007428)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学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蓑烟雨历人间(565959480)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如果每人都像老夫子您,穷人还怎么活。您只适合上层社会不适
@~@(386713410)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祭肉和腊肉制作方法不同,腊肉加盐腌制,祭肉现宰不加作料烹
conservation(3083706052)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感觉兄台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篇的评论与以往大不相同
阳光(549220678)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有钱人家任性。祭肉如果用腊肉,百姓放一个月再吃都毫不在乎
金科水能量(835629355)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过了三天,祭肉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了。该做什么事就立马去做,
Sprout(2338675518) 评论 祭于公,不宿肉。祭:听不懂。。。。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