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本章为《论语》:颜渊篇
【原文】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翻译】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哇!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得着吗?”
【解读】
【解读】
【名家品论语】
孔子讲的人格标准,凡是人都要遵守的,并不因地位的高下生出义务的轻重来。常人开口便说:“孔子之教是三纲五伦。”这话很要仔细考究。五伦说是孔子所有,三纲说是孔子所无。诸君不信,试将孔子自著的书和七十子后学者记孔子的话一字不漏地翻读一遍,看是否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片面的伦理学说。我们只听见孔子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易经·家人卦》)我们只听见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还听见董仲舒解这两句话,说道:“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耳。”(《春秋繁露·玉杯》篇)倒像责备臣子反较宽,责备君父反较严了。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从“仁者人也”演绎出来。既做人便要尽人道,在人里头做了君,便要尽君道,做了臣便要尽臣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全然是相互的关系,如此才是“相人偶”。所以孔子所说,是平等的人格主义。
——梁启超《“仁”与“君子”》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搂宝(173007428) 评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你真会舔,这个青花就是个无德无品的杠精!
山有木呀木有枝(913266066) 评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省略的是“去,死”,怎么这个也被和谐呢?
山有木呀木有枝(913266066) 评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所以我们要为孔子平反,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话绝对
寻找多吉的牧羊人(1743644412) 评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我是你的粉丝,发现你已经掌握了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img sr
叶神电子商务(1719581391) 评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一直都听别人批判儒家的“三纲五常”,可能有的时候是自己理
金冉(253454217) 评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你所谓的,只是从其片面而局限的角度观察。孔子其言是立体的
(55884115) 评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言“礼”,景公言“己”
青花(13356791885) 评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本章极其反动。终是梦幻泡影。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