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原文】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①,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②。
 
【注释】
 
①折狱:即断案。狱,案件。

②宿诺: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宿,久。
 
【翻译】
 
孔子说:“根据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没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

【解读】

仲由凭“片言”就可以“折狱”,不但说明他在审理刑狱方面卓有才干,更重要的是说明他信誉卓著。从来审理刑狱案件都要有原告和被告双方的陈述和供词,才能断案。但子路为人忠信果决,做事雷厉风行,人们信服他,在他面前不弄虚作假,因此他可以只听一面之辞,就可断案。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958901184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由也喭”,鲁莽、急躁;仅凭片言只语,偏听偏信,就可以(胡乱)折狱(断案)。(如今也多且甚。)而且,“无宿诺。”不守隔夜的承诺。“行行如也;”“不得其死然。” 道纪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听讼我没有子路“片言可以折狱”的本领,天下如果根本没有讼,岂不美哉 道纪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仲由应该不是这么厉害的断案之人吧,暴虎冯河之士 5000言685473596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这么解释,包拯看到都得气死,哈哈 阿菠萝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子路如张飞,不啰嗦,不拖泥带水。由也果,于从政何有?由也兼人,故孔子退之。片言折狱,一面是果敢,一面是兼人,未知是褒是贬? 七十二渡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这段话的矛盾点在于,是子路凭着听几句话断案,还是他说几句话就把案件审清断明?前者是批评,后者是赞许。是前是后不重要,自己各取所需。 悟真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根据只言片语(明察秋毫)就可(睿智)判断是非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无不及时兑现的承诺。 悟真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孔子说:“凭只言词组(明察秋毫)就可(睿智)判断是非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无不及时兑现的承诺。 七十二渡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这里的诺,不能简单理解为承诺。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仅凭不完整的证言,就草草定案的,除了子路还能有谁呢?子路性格毛躁,心直口快,做事不经深思熟虑,就急于行动。 凡人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后面那句“子路无宿诺”应该不在引号里面吧? 蒋红燕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不分别。既没有赞美之词,已没有贬低之意。真实的子路跃然纸上。 轶想天开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折:折服;狱:官司,争议。路由可以很快的处理好他人的官司(争议),因为他说话算数,让大家信服。 暴躁中年人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仅“片言”就可以“折狱”,太草率了吧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孔子说:“能够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纠纷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答应帮别人解决的纠纷就一定会做到。”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由也果,由也喭,行行如也。三言两语只言片语就能断案,世间没有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诺言不隔夜,有这么好履行的诺言吗?子路质胜文,好勇兼人,驷不及舌,言之得无讱乎?为之难。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解读就是胡扯啊,明显的夫子在批评子路,两句都是批评 豪情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只凭几句话就能断案,那就是仲由吧?(偏听偏信可还行?)后面就是仲由不留隔夜承诺,说明当断则断,体现其果敢性格。前后互为因果。 outman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应该是子路三言五语就把案件审清了 希子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片言,应该指的是子路说的话只有只言片语也能让人信服,可以裁断。并非听敢片言。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片言”解释成 单方面的供词, 是不是与孔子说的“兼听则明”相矛盾了? 队长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仅仅依据双方的陈词没有人证,物证,就可以断案恐怕只有仲由了吧。 blue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我觉得“片言”不能译成单方面的只言片语,而应该译成双方的只言片语。子路听到双方的只言片语就可以断案,而不需要双方都陈述完。干练果断,符合子路性格。 拾贰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人非圣贤,即使错了。只要怀有公平公正的心,只言片语也能使得子路明了对与错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江西卫视有档节目叫金牌调解,子路过来当调解员的话收视率一定很高。 淡淡茶香飘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理不辩不明,我倒是要感谢青花,每次都是她的质疑,引发思考,引发这么多精彩的回复,解惑而受益非浅。 青花 评论 子曰:“片言可以折:片言可以折狱,是个好事吗?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