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原文】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②,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③。”
 
【注释】
 
①阙:通“缺"。缺而不言,存疑的意思。
 
②中(zhòng):得当。
 
③苟:随便,马虎。
 
【翻译】
 
子路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先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解读】
 
名不正则言不顺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他著名的“名正言顺”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以至于当他的得意弟子子路以一种非常怀疑和不屑的口气向老师询问“有是哉”的时候,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也禁不住怒骂道“野哉,由也”。那么,孔子如此重视的“名”到底是什么呢?他为何又要如此急着去“正名”呢?孔子眼里的“名”大约就是今天人们经常提及的指导思想,因而孔子所谓的“正名”就是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孔子看来,作为执政者,如果不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在办事的过程中宣传和动员就会做不好;宣传动员搞不好,我们的工作便很难开展;工作无法开展,就不可能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制度;而没有完备的制度,就不可能做到赏罚分明,那么下属做起事来就会手足无措、摸不着头脑,这样怎么能做好事情呢?所以孔子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正名”,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然后以其为开路先锋,各项后续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仔细想一想孔子的话,再对比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事实确实也是如此。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有志之士纷纷成立各种团体,想救国于危难之中,但由于普遍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大多数团体都不能有效地开展宣传和动员工作,导致力量十分分散。孙中山考虑到这一点以后,结合当时清廷腐败、外敌入侵、人们觉悟日益提高、对土地所有权要求强烈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兴中会,成立之初即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指导思想。随后,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时,又将这十六字口号设为革命誓词,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就这样,兴中会的力量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当时的第一大革命团体,并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是由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指导思想,才使得中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为何其他人都失败了,只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了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呢?在我们看来,他无非是遵照孔老夫子“名正则言顺”的原则,首先确立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使革命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然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使得各项工作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一切都按章程来,他理所当然地得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护。
 
治理一家公司同样也是如此,公司有关人员必须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公司上下的做事原则,才能顺利地开展其他各项工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本应该把诚实守信、对消费者负责作为经营的指导思想,可是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却使用饲喂“瘦肉精”的生猪制成肉制品,然后销售给广大消费者。济源双汇“十七道检验程序管不住一头猪”,是领导不知情,是员工不守法,还是程序有问题?显然都不是,是他们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当一个公司的指导思想由诚实守信变为唯利是图,出问题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早晚的区别罢了。
 
作为领导者,不论做什么事情,必须事先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前提,也是核心。只有以正确的思想开路,在它的指引下开展工作,才有可能顺利地做好每一件事。

【名家品论语

孔子坚持正名的必要性,不仅是期望建立名分与位阶皆上轨道的社会秩序,且希望言行之间能相一致,如用更具哲学性的语言表达,也可说是期望名实之间能相符合。在儒家思想,甚或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里,此种观点一直是不变的主旨。
 
——陈荣捷《孔子的人文主义》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落难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本文的名是特指卫国当时的情况,应该就是正名分的意思,卫国当时长幼不分,有违伦理,且国君在位但后宫南子掌权。即使国君放权给夫子,但百官都听南子的话,夫子还怎么进行工作呢。名在其他场合时,个人还是更倾向于代表符合大义的初衷,例如刘备的恢复汉室的口号。 量子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嘛,口号也好,指导思想也罢,本质上是一个比较大的目标。这个目标清晰了,才好去“言”,也就是策划和布置具体的工作,指导他人去落实。名的“正”就很关键了,简单的讲,这个正就是说要大部分人所认同。不然就“言不顺”。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企业提降本增效,站在一个只关注企业短期利润指标的CEO或者CFO的角度,这个名就很“正义”。但站在全体企业员工的角度,可能就不这样了。比如为了降本而裁员,那被裁的会觉得这不正义,工作量增加但是薪资没涨或者薪资涨幅抵消不了工作量增加的员工就会觉得不正义。再如,为了降本减少研发投入,关注企业长期发展的人(投资者、CTO)就会觉得这不正义。再如牺牲质量降本,那质量经理和客户会觉得不正义。所以现在有些企业不提降本增效,提减少浪费,提共同富裕。增效也不是为了更好的剥削你,而是为了大家干更少的活,拿更多的钱。这个名就比前面的名要“正”,言自然也会更顺,举措当然也会有所不同。名之可言,言之可行,便算的上敬事了。 再世圣人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估计孔子跟学生的关系是非常融洽而且随性的,说话毫不掩饰,学生可以说老师迂腐,老师就骂学生粗野,但是他们都不会因此心生怨恨。他们只想把道理研究明白,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在乎面子。 fish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卫君待子而为政,结合历史,这里的名是指名分。 無涯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所谓名,是各方的对这个职位和职位所能行驶权力的一种认同。只有正名,大家才认同你的地位和所作所为。不然,别人不会服气,事不顺则是必然! 阿菠萝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正名者,正确的给事物下一定义也。有定义才可以分析论证、归纳推理,以及施行。所谓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也。怎么样才可以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行之必成事呢?名实相符,知行合一也。名之是理、言之有理、行之即理也。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七十二渡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这段话的关键,由名字发起,何谓名?就是代表谁的利益?为谁的利益做事?从小处说,让一个人做一件事,但是在利益相关方看来,却不具备相应的职权或授权。从大处说,做事不遵天道仁道,得不到民众的认同,违背民众的利益。即是一时成事,也不会长久。 七十二渡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别总考虑【名】的意思,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正】的含义,名的意思自然好理解了。在孔子心中,何为正?礼乐,仁恕,德业,中节,亲民…… king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怎么将圣人的伟大思想理解得跟一个小妇人争妻妾排位似的!所谓“名”,就是有依据;所谓“正名”,就是“依据天理”。如果都象后世所理解的那样,只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家庭和谐了,社会治理了,那齐家治国不是太简单、太容易了——只需规定谁是君、谁是臣;谁是父、谁是子不就行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当然都是与天理相背的。因此,孔子的意思是要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天理。 轶想天开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名就是名分(名词);正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名分正了,一切就好办了。在鲁国,孔子一直不如意,就是认为鲁国的权力旁落到季氏;在卫国权力则沦落到南子。以上是用在社会治理体系。扩展到自然科学领域,“名”就是命名或定义。合适的命名则便于讲述,便于讲述则便于施行应用。如物理的基本概念(力、功等)的命名。总之,孔子的主张是“名实相符”。后入提“师出有名”的名与孔子这里的名,不是一回事,可以算是延伸的意思。 暴躁中年人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看的浅的人看到了指导思想,看的深的人不会把“名”另立名目,因为他们是一体的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正名-规范政令的程序 恩~还好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做礼乐。夫子有德,但是不在某个位置,没有恰当的名分,说的话怕是没人听吧。心中的理想报复怕是不能实现吧。所以我觉得说指导思想不是最合适,是伟大的人的人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带领大家做出崇高的的事业。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名正,即做事的正当性。正当性是有阶级属性的,代表着发起者的利益。有了正当性,才能开展工作。古今中外发起战争之前必先找个理由,即是想要先“名正”,如此才能顺理成章地使广大拥护者支持发动战争。因此,“名正”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办大事尤其如此。 君子莲—茗钧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名,我读出了一些别的意思,类似于目标或者理想或者目的。这个名一般是在干大事的时候才需要特别的正名,这个名呢一般要有大义,有了大义才能言顺,事成。三国刘邦抗的就是复兴汉室,曹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读陈荣捷的体会有感悟,看到了名位的问题,想到了中医鬼才倪海厦讲解易经时,说过人要名和位相等,住阳宅卧室分配的情况,名和位各自归位,就有了神,但是归根结底,是人的念,当一个人有充足和正确的念时,不管住在哪里,不管外界什么情况,都能正确的做出反应,我想这也是毛主席当时破四旧的想法吧。个人见解。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卫国名位确实不正,到底是后宫南子执政?还是跑了的蒯聩执政?还是留在国内的蒯辄执政?夫子的核心思想是复礼,礼的尽头是国君,国君名位不明确,没法干啊。现在在位的是蒯辄,但是讲话算数的是后宫南子,蒯辄名之而不可言,言之而不可行,乱了套了。 梧桐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职称及其管理范围。 匿名游客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这一章把正名解释确定为指导思想,确实有点问题,其他绝大多数章节的解读都非常棒。 风之萧萧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古人出征常说“师出有名”,应该跟这里的名理解一样,可解释为“德”、天下的规则、社会的制度。师出有指导思想?师出无指导思想?这解释不通 懒得呼气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突然想起香港19年的骚乱,各种反中到处打杂烧,反倒师出有名了。然后立法《反分裂国家法》和《香港地区国安法》,言正了.言顺事成, 乱象得到了很大程度控制,然后礼乐兴 大家开始恢复正常生活。讲真的,我们国家的高层决策者,怕是论语都能倒着背,还融会贯通。邦有道啊。 king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有“师出有名”的说法。居于上位的人出台一些条例、法规、政策,必须要附上一个正当的理由,这便是“正名”。这样的理由一定是说得通的,也是行得通。否则便是草率从事。 从零开始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则民无所措手足,措写成错了
管理员回复: 已纠正 2041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焦菀得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名之的“之”是作为结构助词理解还是代词 欣然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这里的“名”,我理解应为社会秩序、规章制度,职权、身份等方面,以便各司其职,这样习能好些。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孔子说要正名,是基于当时卫国的实际情况的。蒯聩的母亲南子与宋国公子朝私通,蒯聩要杀母亲,被南子知道,告到了他爸爸卫灵公那,卫灵公于是要杀掉儿子蒯聩,不得已蒯聩逃到晋国。卫灵公死后蒯聩的儿子辄继位,蒯聩又回卫国把儿子辄赶走了,自己当上了卫国国君。这一家就是儿子杀母亲,父亲又要杀儿子,最后儿子又驱逐孙子。你说乱不乱,还不得先“正名”吗?其实卫国的乱在200年前的卫宣公时候就开始了。卫宣公抢了自己爸爸的小老婆(小妈),回头又抢了自己儿子的老婆(儿媳),你说乱不乱? 付修平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把“正名”解读为“确立指导思想”有些过了。“正名”就是要一个明确的身份和职权。 Meltemi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名份上的用词不当引申为指导思想吗? 玩失踪呸/tp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此番言论可谓高瞻远瞩。所以韩信给刘邦带兵前,先要立一名立威要军权。 萧声咽 评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中字,当读平声时,表适中、中正意;当读去声时,表符合意,如百发百中,正中下怀。在这里,刑罚不中的中,读去声或者平声,都可以合理、完整、通顺的解释其意,都应该是正确的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