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原文】
 
14.1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①,齐桓公正而不谲②。”
 
【注释】
 
①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在位。谲(jué):欺诈,玩弄手段。正:正派。

②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36~前628年,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翻译】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解读】
 
正道比诡诈更长久

孔子评价春秋两位著名的霸主时说,晋文公善于搞权诈而为人不正道,齐桓公为人正道而不善于搞权诈。从言语中可知,他对晋文公的作为有些不以为然。要想弄明白孔子如此评价的缘由,需要回顾一下史实。
 
齐桓公是春秋首霸,在管仲的辅佐下,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齐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的旗号,名义上都是维护周王尊严。当时,西北的戎狄不断进犯中原各国,齐桓公出兵帮助燕国、卫国、邢国打退异族入侵,保卫了华夏文化。齐桓公还曾组建联军讨伐楚国,理由是楚国不尊王室,而且周王莫名其妙地死在楚国。孔子认为,齐桓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合乎道义的“正派”之事。
 
再看晋文公,内政治理成功后,便开始对外争霸。当时,齐国衰落,能与晋国抗衡的是南方的楚国。晋文公与楚国开战缺乏正当理由,于是通过打击楚国盟友郑国的手段挑逗楚国。并且,大败楚国也是不用堂堂之阵,而是用了诡谋。战胜楚国之后,与诸国会盟,竟然以臣召君,欺凌天下共主。这大概就是孔子批评晋文公,说他谲而不正的原因。
 
不管孔子对齐桓晋文的评价是否公允,但其阐述的政治思想却是极有价值的。他认为,一个国家或政府,如果在政治上采用阴谋诡计,而不重视道德仁义,这个政府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如果这个基础不牢,政权也很难长久,最终必将导致败亡。
 
综观历史,我们不能不说孔子智慧深邃,目光独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先后兴起过许多王朝,这些王朝的政权,有的是靠正道创立的,有的则是靠诡诈取得的。夏桀无道,商汤吊民伐罪,创立商朝。商汤得天下走的是正道,所以国运绵延600多年。秦朝建立以后,以严刑苛法荼毒天下百姓,引起秦末大乱,汉高祖刘邦起兵讨伐暴秦,是为义举。秦灭之后,与项羽逐鹿中原,最终创立汉王朝。这个政权的创建,走的也是堂堂正正之路,所以汉朝统治长达400余年。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不但把汉人看作低等人歧视压迫,而且剥削相当残酷。朱元璋参加义军,得天下也为正道。所以,尽管昏君众多,明朝还是存活了270多年。由此可见,这些以正道得来的江山,基础都很牢固。
 
靠诡诈得天下,要比走正道创建的政权多得多,但多数都不能长久。王莽靠伪善骗取了汉室江山,甚至来不及传给子孙,很快就从他手中失去了。曹魏政权是曹操半创半抢得来的,来路也不够正当,因而立国不到50年,便被司马氏用同样的手段抢走了。司马氏用诡诈手段得来的政权,又被刘裕抢去,具体手段完全照抄司马氏。之后的齐梁陈隋,只不过是把阴谋夺权的故事再讲一遍而已。这些政权,因为合法性不足,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
 
不仅国家政权,其他事业也是同样。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正派的心,那样取得的成绩才能保持长久。否则,你玩诡计,耍阴谋,可能赢得一时一事,但是这种胜利是暂时的,是不能长久的。在失去诡诈的所得的时候,下场往往很悲惨。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黑暗骑士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齐桓公正派又如何?首霸又如何?处理不好继承人的事,自己也是死于诸子内斗;而晋文公重耳那里不正派?无论是秦晋之好,还是退避三舍,除了介子推的误会,他再没有对不起其他人吧?晋文公之子晋襄公还可以继承父业,再霸中原,齐桓公可以吗? 5000言685473596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政治的缺陷,权谋之术!但是,外交必须用这个,但是得以正为主!这个奇才不能变畸! 棠樾牌坊群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识时务者为俊杰。 5000言514383334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美国是殖民者掠夺印第安人后而建立,现在也两百多年了,实际上,不是得到的正当与否,是治国能不能有好的制度吧,那种宿命式的解释不符合科学,也不符合实际。 七十二渡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道可道非常道啊。任何政权都是为背后代表的群体争取和保护利益的工具。工具无善恶,而工具的把持者有善恶,善恶之心操纵无善恶之工具,邦交难免在善恶间摇摆。孔夫子倡导仁道,看似委婉无力,实则是唯一能够直接有效影响世代统治阶层的手段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阿菠萝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齐桓公的所谓正,系术正,未系心正。说得直白一点,不过是占据道德制高点,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未系发自内心深处的道德操守。 南佳祺淳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 Mrwang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仅国家政权,其他事业也是同样。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正派的心,那样取得的成绩才能保持长久。”可是秦始王统一了中国,霸权主义赢了。这又如何解释?历史证明,“邦交无道”。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悠悠历史,如何评说呢?晋文公多力寡德,于周无益,于晋亦未立国本,煊赫一时而已;齐桓公若为臣则可为师表,忝为君则有阙,为君重在正本清源。齐桓公尊王攘夷,大体上代替周王室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社会秩序,走的是维持路线,但是维持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割据社会,或者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死国乱,如昙花一现。晋文公的爹晋献公与齐桓公大致是同时期的人,但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走的是兼并路线,终成大国,但晋国一贯寡德崇力,立世方针摇摆不定,文不文武不武,终致权臣林立三家分晋。夫子评说两位霸主,我读出来均是叹息惋惜之意,好不容易居于百年未有之大位,却没有干出博施济世的大功德。晋文公谲,故能识别臣之谲,但其本身不正;齐桓公本身板板正正,但不谲,不能识别大臣王子们之诡谲,令人喟然无可奈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齐桓公:姓姜名小白 溪碎的心情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出兵要正,用兵以奇! 圣保罗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说来说去,还是要归结为老子所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spiky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兵不厌诈。又何解呢? 先读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论语宝解:此处翻译为”欺诈“不合适。谲对正,其实就是”奇“。应理解为:出人意料,令人难测。 他小学水平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伐楚伐了个空气,不敢列数谮号称王的罪状,就说别人不包矛进贡,就是和稀泥糊弄天子罢了。晋文公可是打硬仗战胜了楚国,逼的子玉在连谷自杀,子玉不死的话卷土重来,中原还能安宁?争霸的实质就是厮杀,比的就是国力实力。羊舌肹说的德行威严不足,兵多可以弥补,所以晋昭公没有德行也能夺盟,宋襄公这种先人留的底子不行,再有德行也做不成霸业。 他小学水平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还不是得看先人留的什么底子,齐桓一死齐国马上衰落。重耳回国掌权都62岁了,但是儿子后代还继承了霸业,晋襄公墨缞败秦,虽然后面秦楚都成了霸业,但是一个在西戎,一个在南蛮,晋国在中原的盟主地位一点没变。就是因为有地盘有兵,晋献公无道,但是对外扩张都是胜利的,给后代留足了家产。总的来说称霸是几代人的铺垫,只是成就霸业的关键一步是行仁义之事,争取别国和天子的好感,但国家够大才是前提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过齐桓公的行为看起来确实是很够义气。他帮助燕国攻打北狄,拿下了五百多里的土地,全部给了燕国,让燕国一举成为大国。燕国君送齐桓公,一直送到齐国境内,已经离燕国边境线五十里的地方。齐桓公说:国君送客从来没有出过本国国土的,我不能让你背负失礼的名声。于是把燕国君走过的这五十里齐国土地全部送给了燕国。齐国这次出兵北狄,兴师动众,耗费巨大,甚至差点死在沙漠,最后不仅什么都没得到,还倒搭出去五十里自己的国土。在其他诸侯国看来,真的是太够意思不过了。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齐桓公也没有什么正不正的,他只是一心想称霸,他问管仲:寡人不幸好田,又好色,害于霸乎。管仲说:不害。于是就跟他定了个尊王攘夷的国策。他的正义只不过是想称霸一方,获得一个“方伯”的称号。 贤王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美国谲而不正,中国正而不谲 paulina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公元前636~前628年,应是晋文公在位的时间。 1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义云天 评论 子曰:“晋文公谲而:君子斗不过小人,胜利的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小人,君子拘泥于条条框框畏手畏脚很难施展,而小人无所顾忌。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