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原文】
 
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①?"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②,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①奚而:为什么。

②仲叔圉(yǔ):即孔文子,他与祝鮀、王孙贾都是卫国的大夫。
 
【翻译】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季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没有丧国呢?“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侍宾客,祝鮀管治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丧国?”
 
【解读】
 
组织的根基在人才

关于卫灵公的无道,诸多典籍都有记载:一是好色,大行淫乱之事,对自己的表姐妹也不放过。二是好饮酒作乐,斗狗训鹰。三是不理朝政,不参与诸侯会盟。但是这样一个“无道”的君主,他所统治的国家居然没有被毁掉。其实,不单是卫灵公,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不在少数。许多“不着调”的皇帝统治的国家安然无恙,而许多励精图治的皇帝却身死国破,这不能不令人费解。在这里,孔子揭示了问题的答案。他说,尽管卫灵公个人品质不好,但他手下有许多了不起的人才,仲叔圉负责外交礼仪,祝鮀负责祭祀典礼,王孙贾统领军队。内政、外交与军事都做得非常好,所以卫国的政务不出差错,国家尚属太平。
 
《四书训义》曾对此作出注解说“人才关乎国运”,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不管是国家,还是一般的企业,它的最高领导者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能任用出色的执行人才,有时候比拥有好的领导者更重要。如果拥有得力的管理人才,哪怕领导者非常平庸,甚至是像卫灵公那样“无道”,组织也能保持正常运转。但是,如果失去了贤才,那么这个政府组织将无法正常运转,离垮掉也就不远了。
 
商朝末年,周武王任命太公望担任太师,周公旦为宰相,效法文王的治理国家。武王九年(约公元前1048年),周朝君臣商议,讨伐残暴的商纣王。大军集合以后,武王亲自率军向东方进发。周军渡过黄河到达孟津,来这里和武王会合的诸侯已经有八百多个了。当时,武王并没有约请他们,这些诸侯都是自愿前来的。当时,众诸侯建议武王迅速推进与商军决战。但是,武王却下令部队停止进军,几天后宣布班师回朝。群臣大为不解,询问个中缘由。武王认为,当时商朝朝廷,贤臣比干、箕子、微子都还在任,伐纣的时机并不成熟。
 
商纣王听说周武王发兵渡河,开始很吃惊。随后又听说周军不战自退。纣王认为周武王害怕商朝,于是放松了警惕,继续过着那荒淫靡烂的日子。两年过后,纣的暴虐有增无减,而且在妲己的教唆下,变得更加残酷无情。他不但听信谗言,杀了前来进谏的王子比干,还把忠臣箕子关押了起来,连太师和少师也抱着祭器和礼乐器投奔到周。这个时候,武王认为伐纣的时机成熟了,便召集众诸侯,组成联军向东方进军,一举灭掉强大的商朝。
 
孟津观兵以后,武王之所以下令退兵,就是因为商纣王的三大贤臣还在。当纣王杀害驱逐这三大贤臣之后,武王迅速出兵,一战成功。可见,任何一个王朝只要有贤才在位,政府组织就能正常运转,国家也不容易被打败。即便受到打击,也会重整旗鼓。如果没有贤能之臣,这个国家和政府绝对是不堪一击的。
 
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在渑池会盟时力挫秦王,被封为上卿。老将廉颇不服,要找蔺相如的难堪。蔺相如躲避廉颇。门人不解,蔺相如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之后,才有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事实确实如蔺相如所言,强大的秦国因忌惮廉颇和蔺相如二人,而不敢攻击赵国。
 
由此可见,组织的根基在人才,有了人才,根基才算打牢了,才能长盛不衰。所谓“地基不牢,地动山摇”,没有人才维系的组织,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在现代企业中,也存在这种现象。一个企业,只要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别的企业就很难将这家企业搞垮。就算是企业一时遭受了某种挫折,也会靠着人才重新站起来的。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808970556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能知人善用,难道不是一个优秀领导者的基本功么?!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恰恰说明卫灵公很会做管理。 鸿冀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就是说,卫灵公,这个部门领导,小爱好比较多,吃喝嫖赌都不落下,平时开会动不动的还翘个班。但是人家有一样本事,能搞人啊,搞了几员大将,都能独挡一面,并且整的服服帖帖。部门业绩在整个企业各部门里,甚至还名列前茅!就是地盘太小了,有业绩上限,自己又有点贪玩,吊儿郎当,也没想着怎么去开拓市场。 5000言222384074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他说注释那块他标记的是仲叔圉,但是为什么标记上面那块标记的却是治宾客后面 七十二渡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这段话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有点像孔夫子和季康子一起吐槽卫灵公。实际上从儒家典籍的角度理解,还要回到仁道的观点上来。为君的仁道,必然要通过官员去实现。从这个立场出发,一切问题都清晰了。 阿菠萝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不好德,“奚而不丧?”不过是祖上积德荫蔽,尚得人有三。无道终至无人,必丧。 七十二渡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这里说的无道,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夫子不会因为个人身上的瑕疵,就这么去定性。言其无道,必有深意。需回归孔夫子所言之道的内涵要义,自然明白此无道,为何解了。 老人家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  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子次之贤,何也?”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鰌,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鰌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看看历史中夫子当时在卫国的遭遇就知道这句话可以忽略。上面《家语》中的表达可能更为真实!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良禽择木而栖,无道之君怎么会笼络这么多贤能之人呢?可见卫灵公不昏,而且卫灵公大概率是不会重用夫子的。卫灵公6岁即位,在位41年,夫子说他无道,应该是说他受南子媚惑,不重用夫子,排挤蘧伯玉等,但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他还是有一套的,不然哪坐得稳这么久啊。夫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叫我说啊,夫子可能没有找对主呢,卫灵公应该是不会重用夫子的,鲁定公重用夫子也是各种机缘巧合。春秋时期,国君的权力几乎是无限大的,而且缺乏约束,夫子为了长治久安计,倡导克己复周礼,克己的对象实际上是君王公卿,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克己的对象主要是王公大臣,并不包含天子,皇帝的权力仍然是无限大且缺乏约束的,这是家天下王朝的死结。在这种情况下,试想哪个君王会给自己找不痛快而重用夫子呢?如果有,也可能是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的主了。鲁定公符合这个条件,毕竟夫子悟出这一套是在鲁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三桓逼得鲁定公君不像君。但是任命夫子还得三桓同意啊,毕竟政治在三桓手上,三桓怎么会自己给自己找对头呢?是的,三桓自己也被家臣逼得主不像主了,所以他们都需要借助夫子这一套理论恢复自己上卿和君王的地位。当目的达成后,夫子自然是不被包容的。卫灵公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问题,他这个君王干得好好的,美人美酒好不快活,他不过是沽名钓誉,还想博一个爱贤的名声而已,才表面上待见夫子。人家管仲才不管君王的闲事呢,你好田好色,我也弄个三归搞个塞门,君臣之间好不快活。这也是为什么管仲“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而夫子“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的厚度和深度,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的浓度和醇度,你打算怎么选呢?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这边解读也比较浅,重心肯定不是在“人才”二字,如果上愚下贤,说明上不愚,重心应在为什么卫灵公无道但是下面却人才云集 君子莲—茗钧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典故上面讲的卫灵公缺点,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最起码卫灵公还是知人善任的。就像管仲,虽然于礼方面做的差一点,但是不影响孔子评价他为仁人。 轶想天开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无道之人怎么会有贤能的人辅佐呢?怎么会容得下贤能的人呢?要么是程度不够,要么是时间不够吧。天下存在的政权并非个个都是有道的,还有许多无道的在灭亡的路上。这样回答康子的问题更好一些。 BENSON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华为的天才计划就是重视人才 队长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春秋战国,还是君主制封建,君王贪图享乐如果只是局限在自己家里,外面还是任人唯贤,那也无可厚非,就好比企业家在公司用人得当,你在家里想吃喝玩乐怎样都行。 贤王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不能以偏概全,以卫灵公没丧国就说明无道有国。事物是发展的,量变引起质变,卫国不是不会丧国,只是无道之毒中的还不够深,还不足以毙命,等到内忧外患到达一定程度,就会灭亡,像树上果子熟到极点,自然落地J。 跳梁 评论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祝鮀[tuó]
管理员回复: 谢谢,错字已更正。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