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原文】
 
14.29 子贡方人①,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注释】
 
①方人:有二解,一是郑注'“言人之过恶",即讥评别人;二是比也,同别人比而较其短长。两说均通,今从后说。
 
【翻译】
 
子贡议论别人。孔子说:“你端木赐就什么都好吗?我就没有这种闲暇(去议论别人)。”
 
【解读】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所谓“方人”,就是议论别人的是非短长,孔子不屑于子贡的这种行为,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孔子对弟子的教诲,很容易让人想到《格言联壁》里的一副名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在沉静下来的时候,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以善祛恶;与人闲谈的时候,不要论别人的是非短长。这种严于自省、宽于待人的观念,是儒家修养的重要方法。
 
“常思己过”即重视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见不贤而内自省”都是儒家提出的有关自省的名言。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有助于使自己内心更加安宁,避免出现更大的失误,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说白了,“思己过”强调的是自我管理,是自律。关于自省与自我约束,已经作过很多阐述,这里主要讨论一下“论人非”的现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不仅如此,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对人性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知道有缺点、做错才是人生常态,故而会对他人抱以宽容和理解。但是,也有不少人拿别人的过错或失误当谈资,津津乐道,甚至是到处嚼舌根。
 
一般而言,有两种人喜欢论人是非。一种是自视甚高,其实并没什么才能的人。他们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如果别人表现得不如他,他正好说说风凉话,以显示自己有能耐。如果别人表现得比他好,他会嫉妒得要命,会想方设法在鸡蛋中挑骨头,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另一种人是整天没正事儿的闲人,他们以论人是非为乐事。平时闲着没事就说说这个,说说那个,以此来填补空虚无聊的心灵。
 
论人是非危害很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没有好处。那些喜欢议论他人是非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以消极的情绪去对待人和事,他们总是盯着别人的短处。这样一来,就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更不会通过向别人学习取得进步。议论他人的是非虽然能满足口舌之快,可是除此之外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再说,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背后说长道短,总有一天会传到当事人耳中,这就有可能引起你们彼此间的矛盾,伤害彼此的感情。更严重的是,对方可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给你设置障碍,甚至进行回击或报复。
 
东汉名将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而且结交的都是一些轻薄子弟。马援南征交趾时,曾特意从军中写信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以后再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却不可以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爱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评论正当的礼法,这是我最不喜欢的行为。你们都应该知道这种行为的坏处,现在我之所以还要再提醒你们,就是希望你们终生不要再犯。”马援深知“论他人是非”的危害,因而告诫子侄严格要求自己,谨防祸从口出。
 
道理谁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这些人喜欢在背地里谈论他人是非,弄得人际关系紧张,矛盾重重。在损毁他人声誉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平添很多麻烦。因而,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孔子的教诲,“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议论他人是非,避免遭人嫌恶。做到了这两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顺利得多。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道纪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方人 不符合礼,所谓非礼勿言。。旁人在自己面前方人,自己尽量左耳进右耳出,所谓非礼勿听。。。 鸿冀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臧否他人,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对照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000言200778515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的人不是,不见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寒蛩不住鸣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个人拙见:子贡所议论批评的是他人无法改变的缺点,比如身高外貌出身等等,而孔子所批评的是他人可改的缺点或是学生请他指点他会说出来(参考《先进篇》“风乎舞雩”那里。孔子只当面表扬了曾点,讨论结束后曾点去请教,孔子才点评了一下另外几位,曾点应该也是想对照别人改正自己吧“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七十二渡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马援南征交趾时,曾特意从军中写信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以后再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却不可以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爱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评论正当的礼法,这是我最不喜欢的行为。你们都应该知道这种行为的坏处,现在我之所以还要再提醒你们,就是希望你们终生不要再犯。” 阿菠萝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君子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般不方人。当然,评断他人(甚至八卦别人)也不是不可以,但其目的应是修身,而不是方人。或者出于世道人心,也是可以的?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前提是,你首先得仁、得贤。 轶想天开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其实重心不在于评价他人(孔子也谈论他人),孔子和子贡的差别在于评论的目的是不是用于自我改进。子贡应该是把谈论他人当做娱乐了。反观孔子,每次评论他人都是为了阐述解释其理念,目的是提升自己和学生的修养,是教学案例。我们如今在网络上可以更容易的接受到信息,也可以评论,如果仅仅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而非提升自己,那就是犯了子贡的毛病了。所以,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应时时把握自我提升的主旨,就不会荒废时间了。 -浪漫果味C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我觉得孔子这里指的是客观议论还是的主观议论,有没有带有攻利性,还是纯属为了自己私欲,议论他人,以前孔子评价他人可能都是从大局出发,综合评价他人,没有带有私欲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圣人评价他人,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警醒自己的同时,教导学生,就像我们写文章要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论点,所以孔子说的这些事和人,就是圣人的一个教学工具。 而子贡方人,则应该是子贡忽略了专注于修持自身,而去关注一些家长里短的八卦消息,去议论比较他人长短,来彰显自身的智慧和优越感,子贡当时的有点浮躁,有点飘了,修持的侧重点出现偏斜,所以孔子批评提醒他:你呀,现在觉得自己很贤能吗?有时间就专注于提升自己,不要管他人如何,反正我就没这个闲工夫。    意思是,你现在心态有点飘,要调整一下了。  蓝花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论语中圣人不少背后批评议论他人,这里又说夫我则不暇,可见论语是其弟子润色之作仅供参考 Mrwang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里圣人议论过不少人,这次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责备学生?往好处想,可能是摘录论语时断章取义。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我认为“方人”就是琢磨人的意思,没有诽谤讥讽之意,也不是比较的意思,议论甚至都谈不上,论语中与其意思最接近的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这句,需要引申一下。子贡脑子灵活,舌灿莲花,《史记》中出使齐吴越晋那段描绘得栩栩如生,他能准确把握权贵们的心思,投其所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史记》中季康子召冉求,子贡知夫子思归,送冉求,师兄弟聊了好多私话,也说明子贡喜欢察言观色,喜欢琢磨人的心思。论语中冉求问“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旁敲侧击谈伯夷叔齐,揣摩夫子心思,也能说明这一点。夫子克己复礼,修己以敬,信而好古,敏以求之,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终身所忧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功夫花在自己身上,与子贡气质自然不同。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这篇的意思,我感觉跑掉了,把“方”理解岔了 元哥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晓宇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子贡讥评他人,夫子说:赐啊你做到贤了吗?要是我才不会这么闲。 圣保罗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首先是胸怀的问题,格局小的小人才整体乐于八卦,所以,远离这些小人,今天他八卦别人,明天就会八卦你。归根还是品德问题,谈论别人一定处于某种目的,大多不会是见不贤而内自省,而是借机取笑别人,太高自己罢了。 2041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人生处处是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你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你。 2041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蓝果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这里莫名觉得孔子回答的可爱。 不贰先生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沙棘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到底“方人”方了什么? 子余子余。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方人一词与夫子的评价必然有所区别。怎能同类而言呢?我以为孔子讲学,非“议论”什么人。 匿名游客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我评价,可以;赐评价,不行。哈哈哈哈哈 无月 评论 子贡方人,子曰:“:人家不借邻居盐他都说一嘴,可真是没有闲暇呢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