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言
首页
图书
ChatGPT
搜索
公众号:5000言
手机扫码访问本页
公众号:5000言
登录 注册
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全文
简介
思想
孔子
目录
视频
人物
名句
书评
儒学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当前位置:
主页
论语
季氏篇
【原文】
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翻译】
孔子说:“见到善的行为,就像怕赶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见不善的行为,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避开。我看见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语。隐居起来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原则行事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语,却没见过这样的人。”
【解读】
行善修德重在自觉
孔子认为进行道德修养,态度非常重要。具体说来,主动修德与被动进步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真正认识到了修德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渴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因而行善修德非常自觉。后者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修德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分辨清楚,却不能自觉修德向善。另一种情况是,修德者并没有从思想高度认识到修德的重要意义,他之所以选择修德,是因为通过修德可以更容易获得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满足,比如获得官位,赢得尊重。比如在古代,“以德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仕途径,这导致了大量非自愿修德者的出现。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功利性目的,比如沽名钓誉,比如做官敛财。这种意义上的修德就是被动的,不是为修德而修德,虽然也确实做了行善修德的事,但其动机不纯,并不值得提倡。
在这里,孔子列举了两类不同的修德之道,这两种方法都旨在修德,并无优劣之分,但有境界高低之别。前一种方法是“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看见别人做好事、善事,生怕落后,也跟着抢着去做;而遇见别人作恶,就像惧怕烫手的滚水一样,躲得远远的。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孔子对这种人的评价很一般,只是说“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言下之意,这种人德行很平常。之所以如此评价,孔子主要是从自觉的角度出发考虑的。现代社会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报纸、电视或网络,会报道一些比较感人或者值得同情的事迹,比如某人生活困难,或者某人身患奇病等。这种事往往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捐钱捐物,甚至免费医疗都会送上门来。对这种事,很少会有人去想一下,为什么事情报道出来了,才有人做“善事”,没报道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并主动伸出援手呢?其实,这就是因为很多人在行善修德上缺乏自觉性,见有人做了,觉得是件好事,进而觉得自己也应该参与一下,仅此而已。
第二种方法是“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孔子提倡积极入世,只有在“邦无道”的时候才主张归隐。这里所说的隐居就是指在社会昏暗,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选择出世,但出世不是愤世嫉俗的表现,而是为了“求其志”。我们知道,出世就是“不求显达”,当然也无法“求显达”了,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修德”,这才是真正的自觉。“行义”就是做该做的事,不管这事是不是有人做,只要是合理的、符合道义的,就毫不犹豫地去做,这与上面所说的“见善而后行”相比,自觉性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行义”的目的是为了“达其道”,而不是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可惜的是,有如此自觉性的人并不多,因而孔子发出了“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的感叹。
孔子意在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告诉我们,行善修德重在自觉。不仅要自觉,还要去掉一切功利性目的,为修德而修德。
上一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下一篇: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
共
0
条评论
最新
最早
加载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317302228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孔子被舍多次,却不藏一次。未用不辍行。
鸿冀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前半段讲用之则行,后半段讲舍之则藏。相比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则要更难。比如孔子自己,卫灵公给以利禄,但是不施行他的主张,他不苟且,马上就走。“陈蔡之困”,孔子问弟子,是我的道不行吗?为什么我们会落到如此境地?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无比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局促了! 从这两个故事来说,这不正是孔子内心的真实写照吗?不迁就、不迎合、不苟且。只是孔子天命所在,没办法真的就隐,以至被世人各种叽讽。也正因如此,才有孔子的感叹:难道懂我的只有老天吗?
5000言437070320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孔夫子再告诉我们,要从善如流,远离不善。独处的时候不忘志向,
做事的时候要顺乎其义。
5000言301599003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怎么感觉解读像在写申论呢
阿菠萝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孔子说:“(俗世中的人)见到善的,就像赶不上似的;看见不善的,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我见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言语。隐居起来以追求自己的志向,(还能够)按照义的原则行事以通达于道。我听到过这样的言语,却没见过这样的人。”
七十二渡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如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种修为,自己更加可控,受外界干扰更少,更容易实现。所以孔夫子说,见到过,也听到过。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这种修为受外界影响更大,实现起来更难。所以孔夫子说,听说过,没见过。没说过,是在三代时期,没见过也是在当时没人做到,或者很少有人做到。即是暗讽当时的风气如斯,更是鼓励仁人君子,克服困难求志,求道。
七十二渡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如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种修为,自己更加可控,受外界干扰更少,更容易实现。所以孔夫子说,见到过,也听到过。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这种修为受外界影响更大,实现起来更难。所以孔夫子说,听说过,没见过。没说过,是在三代时期,没见过也是在当时没人做到,或者很少有人做到。即是暗讽当时的风气如斯,更是鼓励仁人君子,克服困难求志,求道。
琧魔,猤兽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孔子的话对现在非常受用
球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如不及”和“如探汤”均有急刻之意,刚毅木讷近仁,欲速则不达,其意境不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贤者隐居不是挂冠而去,消极遁世,而是辟世、辟地辟色、辟言;辟归辟,辟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辟不是说就啥也不干,每天听风观雨游山玩水而已,辟了也不影响其意志、主张、人格通过其它方式表现出来。
轶想天开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应考虑和下面一句合并。善的意思可以是容易的。这样可以翻译为:见到容易的怕赶不上;见到难的就拼命躲。以此来描述齐景公的行为。后面部分则是描写伯夷叔齐的行为。
Meringe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前者已经不容易了,也是为什么树立这么多的榜样,这么多典型人物。后者不敢想,还需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
元哥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这也侧面说明老夫子是圣人,当时能行义以达其道的只有孔夫子了
东航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再次感谢这个平台的工作和解说人员,只想说一句“行义以达其道者,在此也。”
大丸子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不赞成出世隐居。这里怎么会赞成隐居是行义以达其道,而且他还说听说过没见过。说明根本就不存在!
明白人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不住色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风筝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巴菲特应该算是
付修平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夫子此章简言之是说:扬善避恶的人吾见得、听得多了。而不求闻达,立志行仁执义的人却没有。
匿名游客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离开人类社会,还谈什么志向和道义呢?跟求仙似的。
Guardian
评论
孔子曰:“见善如不
: 翻译错了 应该是 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离开
管理员回复: 已纠正
随机
儒林外史
科举制度的悲惨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登录5000言
账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
登录5000言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