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文】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读】
温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知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的都是过去的事足以作为未来的老师,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能从中获得“新知”,而新知的获得大多时候是建立在反复琢磨的基础上的。

有位评论家说,少年时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会发笑,中年时读了会思考,老年时读了却想哭。好的书经过反复阅读后才会不断转化出新东西,意大利诗人但丁每天研究《圣经》;大文豪托尔斯泰把《新约福音》读了又读,最后可以长篇背诵下来;马克·吐温旅行时必带一本厚厚的《韦氏大辞典》;白朗宁每天翻阅辞典,从辞典里面获得乐趣和启示……

当然,除了好书,别人的经历、历史事件等也都可作为我们的老师。但越是学习借鉴,越是要明确其新发展、新变化,一味地片面模仿学习不仅不可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反而容易导致自身的毁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战争中的第一次战斗都是独特的,需要对实际情况作深刻的分析。最容易通向惨败之路的莫过于模仿以往英雄们的计划,把它用于新的情况中。”在战争史上,由于照搬前人经验而丧师败绩的事例不胜枚举。唐朝房官效法古制,用车战制敌,被安史叛军杀得一败涂地。20世纪30年代的法军统帅部,完全搬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在法西斯德国的闪击下,一触即溃。相反,那些被人称道的成功战例,都无不具有惊人的创新之举。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后来的楚汉相争。

公元前205年,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了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挺进,准备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叫井陉的山口,井陉口地势极为狭窄,易守难攻。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当。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跋涉,路途遥远。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只要您暂时给我3万人,我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如此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众多,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听闻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随即命令部队在离井陉30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然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命令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接着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预先埋伏的两千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却忽见营中已插遍汉军旗帜,惊恐之下,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陈余被杀,赵王也被俘获。庆祝胜利时,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韩信身经百战,熟读兵书,能够从旧有的知识和经验中提炼出制胜的关键,因此把握了战机,以新奇之术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也就是说,韩信的背水之战虽看似出新出奇,但这种新也是由旧知识、旧经验孕育而来的。温故知新,这既是智谋者出众的地方,也是每个人当学习的能力。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鸿冀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师,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师,不一定非得是职业。就像现在,比如学校里,一个学生对某一知识有了新见地,连老师都非常赞叹:行呀,小子!你这观点简直太棒了。你都可以当我的老师了! 5000言752092858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也是对君子学则不固的进一步阐释,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刷新思想,追求进步,不也是很快乐吗 七十二渡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新解:能够启发人在故旧的事物中,得到新的启示,启迪人的智慧,激励人的学养,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样的人,才能为人之师。 笨笨仔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鲍鹏山老师说,这里的师并不是老师,当然现在可以当老师去理解,但是孔子那个时候说的是 事师,就是相当于法官,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我认为“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代表半部论语,一个是学以致用,一个是持续进步。学习到的知识经常用于实践,揣摩体会,没有比实践更能出真知的了。比如子路,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子路的学习态度是非常端正的。回顾已经看过的书,或者回头看曾经经历过的事,如果能有新的体会或新的认识,那一定是持续实践和思考的结果,说明你的认知变了或者格局变了,因为一个人是很难从认知之外获取能量的。反之亦然,如果你在翻阅老书或重做某件事的时候,还是秉持老一套,炒现饭熬旧汤,那说明你已经停止进步了。 阿菠萝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万事万物在融会贯通,境界觉悟在不断提高,确乎可以为师矣。朱熹说:“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论语集注》) 阿菠萝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孔子说:重温旧的事物能够悟出更深一层的道理,这种人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了。 汤老师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把知识向别人讲述清楚,才能算做真正掌握了知识,所谓想清楚了一定说得清楚。 顺其自然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持经达变 咖啡豆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时有新收获,我认为只是有进步,但做老师恐怕不行吧,这只是我个人关点,也认为此句有些生硬,理由也不充分 輗軏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了解或实习过“故事",就会有新发现新方法,能够当老师传授言论了。主要从本篇“为政”来看,内容大多是与政治有直接联系或者间接联系,此【故】我大胆理解为前人事迹(与实际联系紧密、对政事有所帮助),不然此句放在本篇略显突兀。个人认识,肯定有较大片面性,欢迎大家交流。 你可爱的粉红大爷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学习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或知识,只要是精华都可以拿来吸收,并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能够举一反三、深谋远虑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发现了宝藏网站 成某人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以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孔子这句话或许说的就是反对这种观点。世界著名学习法,刻意练习法,与孔子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刻意练习法中,有一种谎言,即一万小时定理,大概就是孔子在这里强调所要避免的温故的误区。刻意练习法强调,每一次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后一次练习是对前一次练习的更一次改进,每一次练习发现自己的缺点,后一次练习就根据缺点来进行改造,如此一来,甚至不需要一万次练习就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以我看来,在每一次练习中所提到的新,就是对自己的不足的认识,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正,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青天一缕烟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把经过了时间的沉淀积累和验证然后真正流传下来的,那些最接近中庸之道的智慧,和现实中的当下我们所并发出来的最鲜活的智慧,把这两个真正融合到一起,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效法和参照的标准啊! 队长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道理和知识,智慧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足够的阅历,理解和运用都很有限,当我们的见识阅历,知识面都有提升再回头复习曾经所学的东西,会有一番新的深入的领悟和运用。 队长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就是厚积薄发。对于自己所学的经常去思考和运用。 有所为有所不为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这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普通人你温一次温两次故可能没啥区别。无非就是背诵的更熟练而已。这种知新是只有结合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悟才能生发出来的,所以能达到知新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经历。经历的多了,自然能当别人的导师了 先读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复读或者复习,也可以获得新知识。这种方法,像有老师传授你新知识一样。(这是我的理解)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大概就是创造力的解读吧 帅哥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王克明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Ros-甜恋江铭 评论 子曰:“温故而知新:置之死地而得后生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