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本章为《论语》:为政篇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③,先生馔④;曾是以为孝乎⑤?”
【注释】
①色难.有两种解释,一说孝子侍奉父母,以做到和颜悦色为难;一说难在承望、理解父母的脸色。今从前解。
②弟子:年轻的子弟。
③食:食物。
④先生:与“弟子”相对,指长辈。馔:吃喝。
⑤曾:副词,竟然的意思。
【翻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解读】
孝敬父母要和颜悦色
上一章中,孔子强调真正的孝应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而这一章,他则强调行孝应当在表情上做到和颜悦色。从整体上看,这一章是对前一章的扩充,对孝道的阐述也因此完整清晰起来。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色难”,其意思是指在侍奉父母的时候,想要长期保持着和颜悦色的状态很难。大家都知道,凡事都可以勉强,唯有面色不大容易伪装,因为人的神情是由心理决定的。只有对自己父母有着深切笃定的孝心,才会由衷地表现出愉悦和婉的神色。所以说,若能在父母面前一直保持着和悦的神色,就能算作真孝顺了。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再加上日常事务烦扰,有时心情会很坏。这个时候,见到父母,态度不一定会好,脸色也不一定好看。当然,这并不是内心不孝。但话又说回来,即便你孝心再大,父母整天看着你烦躁不安的神情,看着你喜怒无常的脸色,恐怕也难以感受到你的孝心,心中自然也高兴不起来。这样,你的一片孝心就会打折扣,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孔子认为,若是真心孝顺父母,不仅应对父母心存敬爱,态度恭敬和脸色的和悦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对于性格急躁、反复多变的人尤为重要。当父母看到你的不安和烦躁,可能会认为你对他们不耐烦,心中怎么会高兴起来。如果他们对你有着深刻的了解,不认为你不孝,则会认为你遇到了大麻烦,自然会对你忧心不已,也不会快乐。因此,孔子的这个观点还提醒我们,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去见父母,如果不可避免,应尽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轻松和悦神情出现在父母面前,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愉悦。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繁华深呼吸(754915386) 评论 子夏问孝。子曰:“:从孟懿子问孝到这一章,是越来越深入的,不知道这是不是编排
沧海临风(417418027) 评论 子夏问孝。子曰:“:应为前人断句不妥。我看应为:“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
繁华深呼吸(754915386) 评论 子夏问孝。子曰:“:把对孩子的宠爱给到父母,去关心,呵护他们,就不会色难了。
朱廷忠(1284516768) 评论 子夏问孝。子曰:“:孝应发自内心,而且要表现出来。
Sally(1174669626) 评论 子夏问孝。子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