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原文】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翻译】
 
孔子说:“按照礼节去侍奉君主,别人却认为这是在讨好君主哩。”

【典故】

周礼,是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它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一方面,它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基础延续着氏族共同体的基本社会结构,从而这套“礼仪”一定程度上又仍然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孔子一再强调自己是“述而不作”,“吾从周”,“梦见周公”……其对“周礼”的态度,反映了对早期奴隶制的氏族统治体系和这种体系所保留的原始礼仪的维护。

【解读】

这一章从侧面表明了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其时臣侍奉君多无礼,故有人做到了服侍君主尽臣子之礼,却反被人认为是在谄媚,故孔子有此感慨。

【名家解读】

什么是“礼”?古人解释说“礼,履也”,就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履行的责任。一方面它是一套外在的制度(即通常所说的“礼制”),一方面它还是一套内在的观念(即后人常说的“道德准则”)。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和希腊、罗马不太一样,维系古代社会结构稳定的不是奴隶主贵族和平民奴隶两大阶层的对立,而是由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和上下分明的等级关系混融起来的各阶层的和谐,周王朝尤其如此,它是由长幼分宗、婚姻系连、嫡庶区别等一系列形式建成的一个巨大金字塔式结构,塔尖、塔身、塔基之间既有层层压迫的等级关系,也有互相依存的亲缘关系,使这些关系不致于混乱无序的制度叫作“宗法制度”,而礼就是宗法制度,支持它得以成立的观念就是宗法观念。
——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豆腐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孔子的礼法或许繁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准,但不能双标。如果有人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对孔子的礼法,这是进步,是民权觉醒。
如果有人要求下属只能用4佾,而自己却在用8佾;自己满嘴仁义道德却行男盗女娼;只因别人制约不了自己,就违反现有的标准,那就是坏了。
尊敬改进礼法的人,尊敬严格执行现行礼法的人。 让我想想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事君尽礼是因为我懂礼,我的人生准则,至于谄不谄在于我心中是否正大光明,仁义礼智,行得正坐得端,就像某位将军,精忠报国,抵抗外敌,战功赫赫,上对皇帝尊重,下治军严明,你能说他谄媚吗?一个人对皇帝尊敬,下鱼肉乡里,欺压百姓,能说他懂礼吗?主要还是看个人的行事作风吧 道纪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引申下,工作上对待领导要毕恭毕敬,作为领导,对下属要宽,这都是合乎礼的。 5000言317302228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事君尽礼,就没谄的么? 阿菠萝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事君尽礼人以为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你的礼那么繁复。礼的发展必然是郁郁乎文哉?就像现代的法典一样?这不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方向。事君尽心可也。 不形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圣人都谄媚,儒人小人多也不奇怪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无可奈何啊!于无可奈何之外,是同浊同醉?还是独清独醒?圣人与凡人的差别就在此一念之间。 苹果树下的毛毛虫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一个人重利,一个人重礼,那么两个人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我不会因为你的怀疑而失我本心,也不会因为你的怀疑而批判你,因为我知道,我怎么说,我们两个人的思想都不会一下就能达到共同点的,但无疑从任何角度选择,注重德行修养都更为长远,因此我注重礼何错之有呢? 风出三峡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事民如同事君么?都尽礼了么?孔丘主张的礼在当时很多也成了繁文缛节,事君尽礼,自己谄不谄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这句话自从孔丘被封神之后成了格言,焉知道当时不是一句牢骚? 梳风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尽。一般人能礼,但不能做到尽礼。事事都做到礼,很难,更不能因为一般人的看法,而不去追求尽礼。 棒棒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事君尽礼,小人以为谄也。自己遵循“法则”去做事(礼);只有小人以为是谄媚的行为。映射到现在社会,很多人都是随波逐流,比如过马路等红绿灯,明明是红灯(旁边没有车),如果大家都过去,你不过去别人反而认为你“装腔作势”。 队长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社会风气败坏,公序良俗被破坏,整个社会黑白颠倒,天下无道则隐。 Dailysandsculpture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还可以嘛 Boom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劣币驱逐良币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还有名家解读?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事君尽礼,:多了个典故?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