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原文】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①,多怨。”
 
【注释】
 
①放(fǎng):或译为纵,谓纵心于利也:或释为依据,今从后说。利:这里指个人利益。
 
【翻译】
 
孔子说:“如果依据个人的利益去做事,会招致很多怨恨。”

【解读】

孔子在这章提出了待人处世之道的核心问题之一——义与利的问题。他认为,作为君子,道总是大于利,利总是归于义,如果唯利是图,做任何事都容易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一个人行事倘若全以利益为考量,任意发展,必然会导致怨恨交集。因为天下之利有限,难免引人相争。“终身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有了诸多的欲求,总会感觉不满足,起心动念纯在私利,必然招致仇怨,实乃得不偿失,何况又偏离了人生正途。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 2017- 5000yan.com | 商务合作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