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斯知仁矣②。”
 
【注释】
 
①党:类别。

②斯:则,就。仁:通'认”。
 
【翻译】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解读】
 
从犯错观察他人


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这早已为人们所公认。至于如何鉴别人才,历来是用人研究的重点,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和著作,可谓林林总总。很早之前,孔子给出了一个极为特别的识人技巧,那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来了解他。
 
这个方法有着出人意料的准确性,有时要比形貌识人法、神态观人法、细节观人法、交友观人法还要管用。人能通过行为举止来掩饰自己的内心,但很难在犯错上掩饰自己人性上的善恶、性格上的缺陷以及情感上的好恶。那些粗暴虐待他人的人,秉性肯定是凶残的;那些索贿受贿的人,必然是贪婪的;那些冒失犯错的,肯定有勇敢或莽撞的性情。从他们的错误或过失中,不难察觉他们的本性。
 
乱世之中,群雄并起,许多有识之士就是通过观察首领的过错,进而择主而事的。隋朝末年,由于杨广无道,天下大乱,当时涌现了许多起义领袖,其中著名的有李密、窦建德、萧铣、李渊等。当时,以李密势力最大。但后来,许多杰出人才都离开李密,转投李渊。他们之所以这样抉择,是从李密所犯过错对其做出判断的。瓦岗寨本是翟让所创,翟让见李密才高志大,便推李密为主。但后来,由于翟让贪财求货,李密便设计诱杀翟让的全家和亲信。虽然其中有因,但李密此举,显然是一个大错。杀掉创业者和推举他的人,说明李密残忍并有失道义。不少瓦岗英雄由此初步认清了李密的真面目,开始心生他念。当时,瓦岗军打开兴洛仓,任由百姓取食,贪多的人拿不动,把粮食扔到道路上,李密也不阻止。贾润甫、李等人观察李密之错,认为他没有深谋远虑,不是成就大事的人,对他越发失望。后来,魏徵、程咬金、秦叔宝、李等都相继离开李密,李密最终失败。
 
这个事例讲的是战乱时期,贤臣择主而事的情况。由于历史上大动乱不是常态,所以,择人与用人多为领导者在和平时期对下属的鉴别和重用。在此,领导者也可以采用“察错识人法”,来观察、识别或者提拔人才。比如,君子待人宽厚,就算自己有过失,其原因恐怕就是过于宽厚了。但是,小人则不同了,他们心存奸险,若是有人犯了错,他们肯定会小题大做,闹得满城风雨,这种方法在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时候非常实用。因此,领导者在择人时,不妨从观察过错入手,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豆腐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每个人都是有立场的。
以生命/人类/国民/民族/家族/团队的立场,公平公正,为他人好,为大家好,为子孙未来好的发心去做事。
  石头和树在那里,公平公正,都不会去破坏;为了保护树可能会砸碎石头。
  人和羊都在那里,公平公正,爱护他们自由生存;为了让人生存,可能会杀掉羊给人吃肉。
  美国和中国,公平公正,都要控制大气污染;为了中国的发展权,大家的控污阶段要求会不同。
   以美国立场,公平要求中国同等级控污,从发展历史的实际情况来说是不公平的,是私心的不仁的。
所以,仁,就是保护好自己立场的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体谅别人的公平公正,为大家好而发心努力。 徐行吟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观过知仁,不是观过知人。夫子前面很完善的说过了怎么知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观过知仁,就是“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纪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阿菠萝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孔子说:人们的过错,大都是出于他的小团体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认真的观察自己的过错反省自己,这样才能领悟到什么是仁。 孙祎鹏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结合评论区有人说,“以犯过的错评价一个人的人品不合理”,我想也许这句话的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仁”,而不是“知其为人”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文中的“党”本来就有“偏”的意思,不正。观察这些不正的东西,就知道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求仁了,因为仁的外在表现是大公的,是利人利己的。比如你发现出租车绕路,心里就会鄙视这个人,同时鄙视这种行为,觉得这样不好,然后默默许愿我以后可不能这么干。 以进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人之过也,各于其类。人皆有过,仁人亦有过。但观其过之因,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 小人过于忍。 神在在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私以为小错可允其改过自新,以犯过的错评价一个人的人品,不合理,是人都会犯错 轶想天开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党:我采用的意思是偏袒、偏心、不能正心,如党同伐异。因此,翻译为:人犯错误,是由于内心的各种偏袒所致。分析犯错(人为什么不能正心),就可以理解“仁”了。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导致人不能正心?或是利益,或是惰性……当一个人能克制这些诱惑,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道纪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观过,斯知仁矣”,可以用里仁篇里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来解释。用大白话讲,就是看见别人的不仁的言行,认识其中的不善、不贤和不仁,从而对仁有更透彻的领悟,同时别人的不仁也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让自己也要引以为戒。 罗罗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是不是各为其主,在你的立场这个人是与我做对,看他的过是为了自己的君主,那我也知道他是仁也 鱼池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斯知仁矣:“仁”同“人”;《后汉书·吴祐传》引此文正作 “人”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党”应解释为利益集团,如“君子群而不党”。全句解释为“人的过错体现在为各自小集体(谋利)上,观察这些过错,就知道仁的重要性了。”会不会也通啊? 在线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人会犯错,错误各式各样。观察过错,才能从错误中得出仁的样貌(非错)。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想法可以,但是怎么来知道别人的过错?找谁来了解,了解的人会不会添油加醋。很难很难 RuiiL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观察过错,才能从错误中得出仁的样貌(非错) king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过,不是也。人的是与不是,是相对而言的。比如一个人主动脱离犯罪集团回到人民一边,在犯罪集团内的人眼里这人是判徒,但人民不会那样认为。因此,对过进行分析,便可知道是与不是的一方是谁;也就知仁了。 种麦插秧造房磊仓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除了观察他的过错,更重要的是看他如何改过。 李雁鸿岩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杨伯峻译)孔子说:“人是各种各样的,人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什么样的错误就是由什么样的人犯的。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直译:(参钱穆)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可以归类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的仁德的程度了。 Kefir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故事那里应该叫做甫李吧&nbsp; 卍上善若水卍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人之所以有过失,在于他们都为了各种各样从大到小的私利,党同伐异,乡党,乡愿,民族,国家利益皆如此,从小团体到大团体,当觉得你的所作所为不再为了某个从小到大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全天下人的利益时,你就是仁者了。 小明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古人所讲的党是乡党,另解,观他人过,反省自己,他人是这样过失的,我不能这样,观过而知仁。论语也重在内省 阳光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以过断人,与以功取人,一样失之偏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只有功过皆察,才能全面准确地识人用人。 心光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过,正是“不仁”的表现,类型不一。既然知道各种“不仁”之处,便也知道了“仁”的所在之处。 墨安.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img title="强" src="/plus/dedemao-comment/face/qiang.gif"><img title="强" src="/plus/dedemao-comment/face/qiang.gif"><img title="强" src="/plus/dedemao-comment/face/qiang.gif"><img title="握手" src="/plus/dedemao-comment/face/ws.gif"> 早秋的风 评论 子曰:“人之过也,:标题为 各於其党,原文为 各于其党。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