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①。好仁者,无以尚之②: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
 
①好、恶:同4-3章解。
②尚.通“上",用作动词,超过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我从未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样的人,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

【解读】


这一章是孔子教导人们为仁的方法。他认为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达到仁。真正为仁,“我未见力不足者”,强调了道德修养要依靠自觉的努力。而且重要的是从当日起就去做,今天行仁了,今天就得到了仁,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明代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

仁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德行,需要努力以赴才有可能达成。好仁的人,凡事都能依于仁,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仁,没有人能比这样的人更勤于思考、勤于践行仁的了。讨厌不仁之人虽然比不上好仁者的积极主动,但能做到远离不仁者,洁身自好,不使不仁者的习气沾染到自己身上,而不为恶,亦得为仁。仁德之道关键在于践行,一个人倘若终日行仁德之事,是不会感到力量不足的。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豆腐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向仁的人有2种。一种是内心自发向仁的,一种是努力 远离不仁 的人。
真正内心自发向仁的人是不会 厌恶 不仁德的人 的。这种人已成仁心,时时事事都是仁德的。
第2种人没有做到仁心,只是在努力不做 不仁 的事,所以他们努力不做 不仁德的事,远离 不仁德的人。
靠这种“戒”而达成“仁”是很难的,甚至连一天都难以做到。
所以要 克己复礼,长时间逐步提高自己,接近“仁”。
(孔子自己70岁以后实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自己时时事事的行动都符合礼,发心都符合仁)。
---------------------------------------
原句解释:
我没见过 努力向仁的人 厌恶 不仁德的人。
努力向仁的人让人仰慕。
那些 厌恶不仁德的人 的人,他们的努力只是让自己不做不仁的事(戒)。
有能整日做到时时都做到仁的人吗?我没有见到,这需要大毅力大能力。也许有,我没有见到。 5000言768315906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这几句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仁”,亲也。是一种人之初的状态,是在形而上的层面。他无声无臭,无形无相。他不是具体的某颗心,不是固执的一种状态。看不见摸不到,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我未见力不足者”,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求仁得仁”的力量。但如果执着于“仁”的具象,则进入“恶不仁者”的状态,进入实执的状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说我们“求仁得仁”但“仁”是无声无臭的,如空气般可呼吸却无可倚靠,故言“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们有这样“求仁得仁”的力量,但是很多人都没办法做到像颜渊那样“其心三月不违仁”,更多的是“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故言“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5000言768315906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好仁者无以尚之,尚同“上”,所谓“高下相倾”,故本句意指真正的仁是保有真心,没有高低之分的,没有分别的,平等清净心,这是真正的仁心仁德。而“恶不仁者,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是一种洁身自好的“清矣”,有分别,有二元对立的一种状态,还有人我之分,还存在着我执。不是真正的人之初的仁心仁德。 徐行吟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这句话解释的很怪,好仁者是最好的状态,恶不仁者要次一层,就像前面的“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智者或恶不仁者都是为了自身利益驱动做一些仁义之事,这种人应该不会少见。所以第一句话的解释应该是“我没见过发自内心热爱仁的人,都是些厌恶不仁的人”,后面跟着“厌恶不仁的人仅仅是为了远离不仁的事情,他们能做到每日尽力施行仁德吗?他们不是力量不够。就算有,但是我没见过” 5000言685473596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仁者施人,而且是终身的责任!不仁者的事物也是给予仁者的慎独!加以研究找到问题所在!但是仁者无爱恶,对于不仁者可以劝导加以让其明白,对于施仁者给予大力的支持! 率性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三个未见,在层次,德行上均有不同。
好仁者:是仁者安仁的人,所以无以尚之,高尚无比。学仁已成,心心念念无不是仁,所以待人接物自然流露仁慈。这是一等人。
 恶wù不仁者:是智者利仁的人,不使不仁者加乎已身。是为利益而行仁,智者知道行仁有好处,不行仁有坏处,权衡利害,然后选择行仁的一途。学仁未成,但恶习气已蒙不住仁心,所以有辨别利害的能力。这是一等人。 
用其力于仁的人: 畏罪者强仁(孔子礼记里记载), 是怕因为不仁而犯罪,便勉强的实行仁道。勉力以行仁的人,强仁者。强仁的人尚不了解仁的本义,但因处在善恶分明的社会环境里,加上自己有畏罪的恐惧感,所以也能激发其潜在的仁心。这是一等人。 正道光明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觉得孔子用了三个“我未见”可能是当时带着一定的怨愤之情在讽刺时事。这样前面就可以解释为,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我在社会上见不到喜好仁德的人,厌恶不仁德的人(带有讽刺时局之意)。后一句可以解释说:我没有见过有人能力不足到连一天的功夫都不能用到践行仁德上(这也太讽刺了,明明可以如此简单就能够践行仁德之道),可能有吧,我没见过(带着些愤懑之情)。一方面讽刺了时局,一方面也教授了弟子修习仁德的道理。不知这样解释能不能更通顺符合逻辑,望各位学友雅正 5000言317302228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莫名其妙的孔老二,居然引出来这么多牵强的人,眼下有,历史上有,将来也许没有了。这才是进步。 独乐客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认为这样断句和翻译错误!
孔子本人和他的学生们就恶不仁,怎么能说没看到“恶不仁者”呢?所以“和”(即、)字不对应取消。除第一个者①是人外,其余的者字都是助词。翻译如下
子曰:“我从未见过仁爱之人厌恶(面对)不仁(之人、事)呢!爱好仁爱,已是无以复加(意思就不用再说了);厌恶不仁(之人、事)呢就是仁啊!
【笔者按:孔老夫子这一段话简直有点像绕口令和脑筋急转弯啊,思辨的意味也很明显。意思是,我没见过仁人恶对不仁,因为恶不仁也是一种仁啊,这里的两个恶字意思也不同,第一个恶是厌恶面对,第二个恶是厌恶,两者略有区别,这也是容易令人困惑之处。】
厌恶不仁是不让不仁(人事)加于自身,(我这里断句加了个括号,意思是有点上一句老夫子发出的感叹的备注。当然矣也可以不做感叹而作助词,就是恶不仁呢,就是不让不仁加诸自身。这两种解释我觉得都可),有谁能一日就能把他所有的仁用尽的吗?(意识是要天天行仁)我没见到力不足(而无法行仁,只有你不想做)的,大概有吧,我没见过。
这样完整的捋下来,意思就很明白了。
释文大意:
我没见过仁人恶对不仁的,仁就不要说了,恶仁就是仁啊!就是不让不仁的加诸自身,我没见谁因为力不足而无法行仁,大概有吧,我没见过。
以上是末学浅见,谬误之处请各位高明不吝指正! 阿菠萝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很少有人能一日用其力于仁,为什么呢?可能是孔子还没有讲通讲透这个仁字吧。仁者爱人,更是爱己;仁者为人,更是为己。仁,更彻底的说,是对自己仁。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哉?对的,为仁确实是缘于自己的需求,然而满足这个需求的却是别人。所以,对别人仁就是对自己仁。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攻守两面,攻为知仁、好仁、乐仁,守为病不仁、恶不仁、疾不仁。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解读没毛病,翻译似乎有些不达意。“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恶不仁者也是在为仁,他阻挡了不仁者。“一日”不是“某一日”,而是形容短时间 zix_ZiX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所以仁德是仁义道德吗? 以进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好仁者与恶不仁者,这应该是两种人,而不是”一人好仁的人不会讨厌不仁的人“。好仁者,心志于仁,心向往之;恶不仁者,绝去不仁之事。盖深浅不同。 Wuyan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没有看过一个真正喜欢仁德的人会去讨厌那个不仁德的人,看不起那个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他的修养几乎无人可以比拟。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是为了不让一些不仁德的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如果有人能够一天之内力行仁道,我没见过他会力量不足?可能有,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个人比较倾向于南老的注解。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这句跟我们前面的,“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基本上相似。一个仁者,看到一个不仁者,应该是同情他,想办法怎样把他改变过来,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这是忠恕之道。后面孔老先生又有跟他的弟子曾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说,他老人家的学说, 只是忠和恕罢了。这个章节是不是也可以和呼应前面。下面这句,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仁道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很少有人能达到。后面雍也篇里孔老生说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意思只有颜回的心才能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只是短时期罢了。在论语里,孔老先生对颜回的评价是很高的,他有时甚至说自己不如颜回,当然这是自谦。一个人长期处于仁道的状态是很难的。《中庸》有引孔子的话说,力行近乎仁;比如力行孝悌忠信就近乎仁道,孝悌忠信,有深有浅,人人可行。所以他说没有见过力不足者。以上是我看了查阅了注解后的一些小小的理解,不知道其它师兄师姐是怎样理解的,想听听大家的见解和看法,也请大家补充。感恩 轶想天开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关键是如何准确理解“好仁者”和“恶仁者”。通常而言,“好仁者”和“恶仁者”似乎不难,这就会与孔子看不到相矛盾!幸好孔子接着写了“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也就是时时刻刻都致力于“仁”,这就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了。按照这个标准,那是很少有人能及。所以,翻译为:我从未见过(真正的)喜爱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总之,凡事加上一个永远就很难了! 道纪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还是比较信服南怀瑾的注释,我没有见过一个真正喜欢仁的人,去讨厌去看不起那个不仁的人。。。。 火华雨林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参见4.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说法,孔子在这里的第一句话,“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是说,他老人家没见过真正的仁者。好仁者是仁者,恶不仁者也是仁者。“好仁”与“恶不仁”是仁者的两个表现。接下来,孔子分别说什么是“好仁者",什么是"恶不仁者". 知鱼之乐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行者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没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多见的是)憎恶不仁德之人。 king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仁者,人也。仁当然是人的本性,是每一个都天生就有的。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好仁者绝不会去“恶不仁者”,因为如果一个人在“不仁”的场面出现时,(只顾)恶那些不仁者,(自己不去行仁),那他自己又怎么算是好仁呢?(仁是自我的事,要求不得他人。)所谓“恶不仁者”,只是为了防止自己有不仁之举。 每天都做白日梦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这是孔子在课堂上教给弟子的话。  恶不仁者,乱也 火华雨林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应为“我未之见也” 队长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放在当下,意思很明白,我从没有见过推崇仁德并践行的人,也没有见过推崇不仁德并践行的人,没有绝对的仁者,也没有绝对的不仁者,大家都是在仁与不仁之间选择,对自己有利就仁,对自己不利就不仁,能做到大仁大义的那是圣人。 月月鸟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意为:我没有见过真正爱好仁的人 会 厌恶不能仁的人 。好仁者 没有见过可以理解 毕竟仁者少, 恶不仁者后面解释了 他的仁仅仅是不与不仁者同流合污,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没有见过呢 这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么? 在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应释为人人在短时间内都可以行仁。呼应:{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 } 意在教导人向善!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o意思为 孔子调侃一下 也许有做不到的 但我没见过 。 苏麻离青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未见过喜好(真正追求)仁的人去讨厌不仁之人,真正追求仁的人不推崇这种行为(讨厌不仁的人这种行为)。讨厌不仁的这群人,他们所谓的(所做的)仁,只不过是不想让不仁在他们自己身上出现(指不仁者会传染不良习气给他们,所以他们厌恶、远离,而不去帮助)。有能在一天之中用他的力量达到仁这种境界的人吗?我没有见到过力量不够的人(这里的逻辑在前一句,意为短时间是不能够达到仁的境界的)。就算有这样的人(这里的这样的人指的是在一天之内达到仁的人,而不是力量不够的人),我没见到过。欢迎斧正。 夜寻欢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他说我没有看过一个真正喜欢仁的人,讨厌那个不仁的人,看不起那个不仁的人。拿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他是说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爱好道德的人,讨厌一个不道德的人。为什么呢?一个爱好“仁”道而有道德的人,当然他的修养几乎无人可以比拟,实在很难得;可是,他如果讨厌不仁的人,看不起不仁的人,那么他还不能说是个仁者。“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意思是说,一个仁者,看到一个不仁者,应该是同情他、怜悯他,想办法怎样把他改变过来,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我们讲道德,别人不讲道德,我们就非常讨厌他,那么我们是同样以“不仁”的心理对付人家,我们这个仁还是不究竟。所以孔子说:“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是孔子讲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的写照。我觉得冷了,想到别人也怕冷,要别人快去加衣服;想到自己,就联想到别人。假如我自己仁,看到别人不仁就讨厌,那我也是不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是他假设的话。他是说,仁是很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所以他说仁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假使有,他仁的修养必然很高超。只要立志,没有说因力量小而达不到仁的境界。但是他又补充一句,也许有力量不足而达不到的,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这种情形。都是讲仁的体与用。所谓体是内心的修养,如何做到仁、爱人;仁的用,有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宽大,包容万象,能够感化他人,这是仁的用。参考至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给大家提供个思路,觉得作者这个翻译不通。 768892842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没见过喜欢仁的人,(会去)讨厌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没有矜夸(自己的)仁的;讨厌不仁的人,认为(自己是)仁的,(每天)不让那些不仁的人影响他,能有一天将精力用在仁上吗?我没见过因为精力不够(而无法行仁的),大概有吧,我没见过。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希望可以给一起学习的人一点思路 小村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这个“我”不知道何解?孔子的时代,我,就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了? 小明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孔子说:我没有看过一个真正喜欢仁的人,讨厌,看不起那个不仁的人。一个爱好“仁”道而有道德的人,修养无人可以比拟(无以尚之),讨厌不仁义的事,这个真仁义啊,是这样的,不要让不仁的事,成为习惯,像个标签一样,一直外加贴在他身上。一个仁者,看到一个不仁者,应该是同情他、怜悯他,想办法怎样把他改变过来。(对事不对人)(南怀瑾,论语别裁) 进出口大庄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不认为好仁者和厌恶不仁者,这两种人是十全十美的仁者。第一种人已经很优秀了,但还可以进步,第二种人,他实行仁德,很有可能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况且即使这两种人有足够的精力,他们也很少有在某一天把他的全部精力花费在追求仁德方面的。这要告诉我们要不断追求仁。 早秋的风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是不是在说:人无完人,不要自诩自己是好仁者,要谦虚,要反省,要不断的追求仁,并付诸行动。 阿诚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仁者无敌 心光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此章为激励众人,可不见“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天命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原文有个错别字,不使不仁加乎其身,写成不使不仁加便其身 青花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孔子表达的原文似乎应该是“我未见好仁者,而多见恶不仁者。”可能后世传抄有误。唉,既然没见过,说明没有可行性。可叹,可叹。 夏至炽暖微凉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翻译的正确,“我从未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是对的。本章表示爱好仁德、恶不仁德的人值得提倡却少有 青山绿水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从未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去厌恶不仁德的人 大手印儿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第一句翻译的似乎不妥!难道孔子没见过喜爱追求仁德的人?好像说不通,个人愚见,应该是没见过真正喜爱追求实践仁德的人会有“喜好和不喜好”仁德人的分别之心! 尘缘俗客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翻译的是对的! 啥呀 评论 子曰:“我未见好仁:“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翻译得不对!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