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原文】
 
5.22 子在陈①,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注释】
 
①陈: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②吾党:我的家乡。党是古代地方组织的名称,五百家为党。狂简: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疏。
 
【翻译】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帮学生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疏,文采虽然很可观,但他们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
 
【解读】
 
如何才能成才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经过三个阶段才行。即树立起远大的志向、经过不断地努力与学习,以及适当的磨砺与剪裁。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将其中哪一个步骤剔除掉,都是很难成大器的。
 
首先,若想成才,就得有远大的志向,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无论是谁,若想做成一件事,就得先有着明确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动力激励自己奋进。不仅如此,建立起远大的志向还能让人严格要求自己,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大志向才能体现出大智慧,而在大智慧中则蕴涵着大境界以及高尚的情操。一个人,若是没有志向的话,只是在虚度光阴,永远也成不了大器。这就像一盏没有灯芯的油灯一样,里面的灯油根本就不是燃尽的,而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白白挥发掉的。因此,没有给自己设定志向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
 
其次,若是仅仅设立了志向,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话,也只能成为挂在嘴边上的口头禅而已。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就得洒下足够的汗水。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凡事只有经过努力和实践,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做人做事皆是如此。而且,学习与成长一样,都是没有捷径的,除了“勤”和“苦”二字外,别无他法。若是只知道在学业上偷懒耍滑,或者是说大话、空话,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学问。
 
最后,想要成为一个大器之才,还需要多番打磨才行。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美玉若是不经过雕琢和打磨,都只是一件凡品而已,只有经过细心的琢磨之后,才能成为无价之宝。苏轼在年少时,觉得自己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就有些看不起旁人。有一天,他在自家的门口挂上了一副对联,借以标榜自己的才学。对联为: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此时,正好有一老者看见了,他觉得苏轼有些狂妄,便写了一个生僻的字让他读。苏轼竟然不认识那个字,顿觉自己夸下了海口,一时羞愧难当。后来,他将对联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并在家中更加努力学习,终成一代文学大家。假如说当时没人及时地将其“嚣张的气焰”给打击下去,也许大家在史书上就找不到满腹经纶的苏东坡了。
 
凡是大器之才,都有着远大的志向、渊博的知识、超强的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毅力。一个人成才与否,与这些方面的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要你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就不怕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776545794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为什么要”归与!归与!”呢?怎么理解 徐行吟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文同纹,斐然成章,无需人为的裁剪。文采好又狂放率简,文质彬彬,夫子这是在夸赞家乡的学生。 正道光明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杨伯峻版译的是: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高大得很,文采又都斐然可观,我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细细想来,杨版更为可取一些,解读也更贴合。 fish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这是在夸自己家乡的子弟,狂简不是大毛病,甚至正因为狂简而更值得栽培。 阿菠萝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所谓狂,狂放但本之于心。子曰:“狂者进取”“狂而不直,吾不知之矣”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 一切都会好的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远大的志向,你个穷小子志向全球首富,你这不是痴心妄想?你这不是眼高手低?你没有那个条件!什么远大志向?!全宇宙无敌?!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古时候老师对弟子,真的就是父亲对儿子啊。“裁”应该是栽培之意。夫子周游列国莫非是要为自己的弟子们找到实现理想的机会?从“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来看,夫子自己似乎也做不到啊,莫非是经历社会后有所感悟? 哈哈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孔子在陈,应该是想要回鲁国了,或者是有鲁国的年轻人给孔子写信了,孔子就说了这句话,没有批评的意思,反而体现出了想回国的心情 队长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我理解,孔子是知道自己的学生一个个志向远大,知识丰富,就像曹植,有点行为放荡,不加约束,所以孔子感慨回去要好好教导他们,发发牢骚。 顾清橙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人不能没有志向,这就等于虚度光阴。有了远大的志向,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拥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在社会中不断磨砺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能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才能够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匿名游客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本文解读部分给读者明确指出了成才的必经之路:先是有志向,接着励行,最后励练! scott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不知所以的“所以”在这里作何解?翻译为怎么样?似乎不对啊。 旧。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是孔子思归的托辞,也是对自己弟子的嗔怪,并不是真实评价,就好像一种对自己孩子的想念的表达。 阳光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是谁泄露了风声,打电话,拍电报,发短信?鲁人狂简竟然传到了陈国,多狂呀? 梦甫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找借口回国? Appassionata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感觉“不知所以裁之”解为“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教导他们了”更好这一章应该不是孔子在批评自己的弟子,而是在季康子召冉求回鲁国的背景下,孔子表达出一种思归鲁国的感慨,还有一种表达赞赏自己弟子“斐然成章”的情感。孔子只是想赶快回到故乡,协助自己的弟子恢复纯净本心本性,让其生命全然绽放,发挥生命意义。 雨休晴 评论 子在陈,曰:“归与:这一章不理解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