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言
首页
动态
搜索
公众号:5000言
手机扫码访问本页
公众号:5000言
登录 注册
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全文
简介
思想
孔子
目录
视频
人物
名句
书评
儒学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当前位置:
主页
论语
雍也篇
【原文】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①!夫仁者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病.心有所不足。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提起下文。
【翻译】
子贡说:“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这人怎么样?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解读】
“仁”与博施济众
在本章中,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够博施济众,是不是就是仁者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还告诉子贡,博施济众就连尧、舜这样的先圣都很难做到,如果能有人做到博施济众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仁人那么简单了,简直就是圣人。
博施济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广施恩惠,拯救民众。真正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下分析。当时的尧、舜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心思,可他们却没有这样的实力去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子贡虽然比较富有,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博施济众是没有人能够做到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历史上追求博施济众的仁者很多,比如晋代名士许逊。他的祖父许琰曾为太医院医官,罄其家资赈济灾民;父亲许肃也是乐善好施,声名远播。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许逊从小就颖悟过人,三岁即知礼让,学读书,十岁知经书大意,此后立志为学,不羡名利,不求闻达。他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医学、五行阴阳等学说,平日周济贫乏,并以仁、孝、忠、信教化乡里,深得人们的尊敬。虽然他所救济的只是一部分人,并非全天下之人,只能被人称之为“仁”人而非圣人。但是,能够做到这一步,就足以说明他的伟大了。
博施济众的圣境很难达到,但也不要觉得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若是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这一步,大可退而求其次,像许逊那样,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行仁。即便是没有造福于天下的能力,也可造福于一方,名垂青史。
另外,孔子对于子贡的这种想法也作了更加精辟的解说。他告诉子贡,若想实现博施济众的理想,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仁者”,而仁者的标准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标准很高,要求一个人具有卓越的才能去“立”别人,并且有愿意“立人”的高尚品格,“己欲达而达人”也是如此。能做到这一点,便是仁者。仁者再进一步,就是追求博施济众的圣境。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做法推己及人,在普天之下推行仁义,就有可能实现博施济众的终极目的。
上一篇: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下一篇:暂无
共
0
条评论
最新
最早
加载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登录5000言
账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
登录5000言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