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本章为《论语》:述而篇
【原文】
7.27 子钓而不纲①,弋不射宿②。
【注释】
①纲:动词,用大绳系住网,断流以捕鱼。
②弋(yì):用带生丝的箭来射鸟。宿:归巢歇宿的鸟。
【翻译】
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大网来捕鱼;用带的箭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
【解读】
对万物心怀仁德
在捕鱼的时候,孔子“钓而不纲”;再射猎的时候,他“弋不射宿”。这样做是在告诉人们要对动物心存仁爱,不可滥捕滥杀,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繁衍。儒家学说重视天人关系,主张万物和谐共存,这种思想,就是所谓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孔子重视仁道,主张人类应该效仿上天,不仅对人类自己,即便是对鸟兽,也应该心怀仁德。本章的这段文字,是对孔子垂钓射猎活动的记述,孔子的行为,就表现了这种仁德情怀。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人们最看重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凡事都要讲求个度,如若过了这个度,那就是无道的表现。孔子此举,体现的是“取物以节”的思想,讲求的是节制欲求。一个人有欲望是没有错的,秉持正确的行事原则,通过合理的手段,来满足某些欲望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人欲壑难填,再多的物质和财富也难以满足贪婪的心。这种贪欲,如洪水猛兽,不仅会严重危害社会,最终也会害了自己。所以,在物质匮乏的古代社会,所有的智者都特别强调节欲。从天人关系上讲,节欲能减少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能保证动植物的正常繁衍生息,这是一种仁德;另一方面,节欲能积累财富,如果把这些物质用于救济陷于灾荒的民众,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这更是大仁大义。
孔子的这种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历朝历代统治者,在鸟兽捕猎、山林砍伐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特别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否则,便视为违禁,理由是这样做“有干天和”,也就说违背了上天好生之德,应该受到严厉惩罚。
总之,无论是节欲也好,还是怜物惜命也罢,无论出于哪种目的,都是仁者之心。本章所描述的这两种行为,虽然看似平常,却是对孔子爱人之心的扩充,可以将其理解为仁德思想,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孔子的行教。孔子的这种“取物以节”的思想,对于现代这个物欲横流、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社会,有着极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青花(13356791885)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nbsp;正言若反。下士闻道,怒之。
山有木呀木有枝(913266066)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钓而不纲,还是有钓,弋不射宿,还是有射。这里不能拿佛家的
拾贰(1310726964)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我还是比较喜欢你的言论的,不想某些人有一点徳行就来指责人
幸福一生(2329825671)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中国从不缺大儒,缺的是听从大儒的实干家,落实家
Mr.Aroma(2329824671)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谁听呢?听了又有几个做到呢?三岁小孩也懂,八十老翁不做。
阳光(549220678)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义不杀生,仁不滥屠,似乎与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关系不大,只
晚熟青年(493551998)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孔子从小生活非常艰苦
青花(13356791885)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还有一问:孔子家大业大,为什么还去钓鱼、射鸟呢?为了生存
青花(13356791885)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这是没饿肚子的孔子。
操作失败。(345623445)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可惜世上从来都是小人多。
落叶(254692021)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人的欲望和贪婪有几人能控制的住,就拿这次疫情来说。这不就
≡不羁才是年代#(1554865252) 评论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孔子的这种“取物以节”的思想,对于现代这个物欲横流、自然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