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原文】
 
14.36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①。子服景伯以告②,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③,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④。”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①公伯寮:鲁人,字子周,也是孔子的学生。愬(sù):同“诉”,告发诽谤。季孙.鲁国的大夫。

②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

③夫子:指季孙。

④肆:陈列尸首。
 
【翻译】
 
公伯寮向季孙氏控诉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还能让公伯寮的尸首在街头示众。”
 
孔子说:“道将要实行,是天命决定的;道将要被废弃,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解读】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孔子所在的时代,鲁国政权掌握在季氏手中。公伯寮在鲁国比较有地位的人,他可能是因为妒忌子路的才能,就跑到季孙面前说子路的坏话,挑拨是非。孔子的学生子服景伯当时在鲁国当大夫,对公伯寮的无耻行为看不惯,就跑去告诉孔子:“公伯寮在季孙那里说子路坏话,这会给老师带来麻烦的,现在我手中掌握的权力,可以将其置于死地,让我去处理这件事吧。”他这是要杀掉公伯寮,以绝后患。但是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我所推行的是大道,行不行得通,都是有定数的,是不会因为公伯寮这样的小人搞鬼就能改变的。”孔子的意思是,不要去实施暴力,暴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据史书记载,孔子的学生中有好多都做了大官,像子服景伯这样有权力的大有人在。说起来,这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孔子有意利用这股力量,短时间内拉起一杆人马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孔子始终不用,就算是他的政治理想四处碰壁的艰难时期,他也没有想过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因为他认为,德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暴力虽然可以暂时压服一部分人,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尤其是他所推行的“大道”,更不能用暴力的手段进行,因而,他拒绝了子服景伯想利用权力迫使公伯寮就范的建议。
 
由此看来,孔子对暴力持摒弃的态度。暴力不同于武力,它是一种不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摧毁性强制性力量。这种力量是强有力而恐怖的,固然能够成功于一时,但决难长久。综观中外历史,靠暴力建立的政权都不能长久。中国历史上的强大秦国,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后赵,都是靠暴力起家的,但都是昙花一现。世界历史上,从强悍的斯巴达到盛极一时的帖木儿帝国,再到近现代史上的拿破仑帝国,乃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无不是由暴力而兴,最终也因迷信暴力而灭亡。
 
不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发生了冲突,都是很正常的,关键要看采用什么手段来解决。我们知道,矛盾或冲突的产生必然是因为利益分配上的纠纷。因而,如果能采取和平的手段,双方通过协商,各自作出退让,达成一个让双方都能满意的协议,然后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基本保障,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高明的。如果采取暴力手段,就必须要争出个胜负来。这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冲突双方实力悬殊,强的一方仗着自己的实力强,暴力镇压弱的一方,毫无悬念地取得利益。另一种情况是,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互相采取暴力行为,以暴制暴,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这两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是第一种,看似彻底解决,但实际并非如此。失败的弱方不仅不会信服,还会处心积虑伺机报复。这样一来,强的一方胜得并不踏实。如果是第二种,且不说最后的利益落到了谁手中,单是你来我往的争斗,不但会给对方造成了损失,也给自己造成了重创。输的一方不仅利益没挣到手,在争斗中还损失了一大部分;胜的一方也不轻松,它赢得的利益弥补争斗中的损失后,也所剩无几了。因而我们说,采取暴力行为解决利益冲突是不明智的做法,不仅无法获利,反而有可能双双受损。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鸿冀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我看到的是孔子的大格局和气度,循道而行,自天佑之。天道就是最大的力量!一个公伯寮,不过是撼树蚍蜉,不屑一顾。如我们伟大的毛教员,一生未穿防弹衣,又何惧之哉?!仁德圆融,心自圆满,佛曰金刚! 阿菠萝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五十而知天命。什么是命?令也。天命即天令。天的命令是什么?该做做、不该做不做。一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知命,知天命。 江湖术士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这一节小编解释的方向似乎不对,子服景伯可能是孔子的学生,也可能不是,但是他维护孔子是确定无疑的,孔子之所以说:“能不能行到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一方面是不想让子服景伯冲动,怕他那样做会身处危险之中,更重要的是另外一方面:道不行主要的原因不是公伯寮,而是整个社会环境已经无药可救了。什么是命?命不是上天安排的意思,而是主观和客观条件称之为命,孔子的意思是现在大道不能实行,是因为主客观条件都不俱备,不是因为某个人造成的,孔子看问题非常深刻。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事情始末已不可考,公伯寮投诉子路什么呢?从子服景伯的语言来看,应该是政见不同,可能是公伯寮诛人诛心,攻其恶,且攻人之恶,子服景伯看不下去,想以怨报怨,办了公伯寮。考虑到公伯寮也是夫子的学生,办之前得先摸一下夫子的态度,毕竟打的是维护子路的旗号。夫子心里门清,也很无奈,三人都是自己的学生,和稀泥在三个人精面前势必难以交代;各打五十大板也不合适,其只不过是以威望暂时压制了矛盾,矛盾并未消弭,以后必然会以其它方式更加猛烈地爆发;厚此薄彼更加不是夫子的风格,没办法,只能托言天命以表态度了。这个情况我觉得适合用以直报怨,有啥话敞开说,君子和而不同,闷闷唧唧憋在心里,表面上同而不和,问题更大。如果将公伯寮肆诸市朝,那更是以明暴制暗暴,把小矛盾公开化,甚至造成朋党对立,党而不群,遗祸无穷。太史公以及后世的很多学者均喜欢假借鬼神言志,夫子更是经常如此,夫子在宋国被桓魋驱逐,心里十分窝火,但夫子没有破口大骂,而是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夫子被围困在匡地,也是无可奈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想骂人没处骂去,只能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都是类似的处理技巧。 ′Nami,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竂],說是~季孫氏已經被公伯寮迷惑了。我認為應該是~季孫氏本就對公伯竂有疑惑了。固有,本來就有。惑志於公伯竂,公伯竂應該是惑志的對象,不是嗎? 追忆*紫风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愿文中少了一个“愬”字
管理员回复: 已纠正 圣保罗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推行大道与世俗不仁的矛盾如何解决,也是我们处世的重要问题,就类似是我们常说的“秀才遇到兵”的问题,我也比较迷惑,但总的来讲,暂且放放也是比较好的处理。    大家有啥好招呢 天王盖地虎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愬(sù):同“诉”,告发诽谤,原文没有打上 锐雯最好看(己黒吪)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存在即合理 小命一条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如果我在暴力淫威之下,不要暴力了 不贰先生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人不可以凭借有限的生命去丈量大道兴废的趋势。 如意郎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实则孔子权衡而已。和道有什么关系? 队长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孔子懂易经,会占卦,事情是怎么发展的,他都心知肚明。 匿名游客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听天由命,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要看子路所行是否合乎道义,季孙之意是否与道趋同,孔子不应过于乐观,毕竞竟人命关天,岂能儿戏 勿落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多少用暴力建立起来的王朝覆灭了,可是孔子的这三言两语却永久的流传下来,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半分。 ~~~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Dth_XLC 评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能不能拜托不要动不动无限扩大 不使用暴力 刚刚齐君被弑就马上请伐了 怎么就不是暴力了? 只不过伯寮不至于罢了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