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原文】
 
14.38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曰②:“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①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②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翻译】
 
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从哪儿来?”子路说:“从孔子家来。”门人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却还要做的人吗?”
 
【解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毕生奔波,周游列国。由于身处春秋乱世,他所推行的“大道”却不为人们所理解。多次碰壁后,孔子心理已经意识到“大道不行,礼乐难兴”的现实了,但是他仍然没有停止奔走的脚步,而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累累如丧家之犬”而不改初衷。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可以完成的,或者是有望获得成功的,他坚持做下去,最后取得成功,那么,我们说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成功者。如果一个人明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取得成功的希望,但他仍然不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下去,这就非常难得了。我们对这样的人肃然起敬,因为他们坚守理想,为自己的信念献身,精神不朽。
 
所谓“不可为”,不是不能去做的意思,而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即便去做也是“费力不讨好”,要么见不到成效,要么收效甚微。但是,有一些事情,它符合道义,事关国家民族的兴衰,关乎国民的总体利益。如果没人去做,对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巨大损失。但是,这种事做起来非常难,而且短期内不可能收到成效。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勇敢承担历史责任,来做这样的事情。这种人,绝对是伟大的,是先知和圣人。后世之所以对孔子钦佩不已,就是因为孔子承担了这样的光辉而无望的历史使命。
 
人都有畏难情绪,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和仁者,为了实现伟大理想,会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即便成功的概率很微小,胜利的希望很渺茫,他们也在所不惜。诸葛亮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他的意思是说:“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兴师伐魏,汉朝必定会灭亡;但是如果兴师伐魏,敌我力量悬殊,敌强我弱,也难以取得胜利,最后也不能挽救蜀国走向衰亡的趋势。”可见,曹魏难灭,汉室难兴,诸葛亮早已了然于心。但是,诸葛亮因复兴汉室的的伟大理想,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仍然坚持出兵伐魏。他先后六出祁山,历尽千难万险,与强大的魏国作殊死搏斗。最终,形势比人强,诸葛亮不但没能扭转时局,自己却身死五丈原。诸葛亮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诺言。固然,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理想成为镜花水月,却能“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人之所以把他抬高到神一样的地位,正是因为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精神和崇高信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令人感叹的人和事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在“不可”面前,不能轻易说放弃。如果面对“不可”,连去挑战的勇气也没有,那样不但是个失败者,而且是个懦弱的失败者。
 
在“不可为”之事面前,我们努力“为之”,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大到国家、企业,小到个人,凡事最终取得成功的,谁会在“不可为”的事情面前缴械投降呢?明知其不可为,却迎难而上,倾尽心血,虽败犹荣。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512509753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还有那些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不都是知不可而为之。 鸿冀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无关乎知或不知,亦无关乎可不可为。合于本心而行于直道,受命于天而行之于世。孔子这是率命而为。所以前文才会发出”知我者,其天乎“的感叹! 阿菠萝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晨门以为不可,夫子并没有认为不可。世人皆知不可,夫子仍认为可而为之。是勇也。 江湖术士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孔子也知道救这世道的可能性很小了,但是依然去做,这就是践行道,而不是利用道,所谓的利用道就是看清楚整个世道了,无能为力了,隐退了,这本身没什么不对,但是,而孔子不是这样做的,孔子也看清世道了,但是,孔子认为应该去挽救这个世道,至于成功与否在于天意,仁者要做的是“应该”二字,不是以成功或者失败来衡量的,但凡有成功和失败作为衡量依据,皆为私心,孔子自己要做的是践行道,可以给后人一个榜样,世道大乱的时候要有人扛起社会的责任。       king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小人以为不可为的,正是大人认为可为的。 蓝花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难得不是知其不在其位而谋其职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夫子桃李遍天下,他的学说极有可能是通过弟子们传播到民间的,以至于晨门都听说了。晨门所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极有可能是道听途说之人口口相传、以讹传讹所下的结论,我相信夫子自己肯定不是这么认为的。夫子倡导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克己复礼明周召之业,是对执政者有很高要求的,需要他们修己修身修德,所以普通人认为根本不可行。但是夫子不这么认为啊,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说明国君克己修身,收益好处是大大的,怎么可能“不可为”呢?天下政出大夫、陪臣执国命的事情还少吗?只有目光短浅、趋利避害、畏首畏尾、贪图安逸之辈才这么认为啊。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小编,夫子从来没有说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那是看守大门的人说的,你可把大家误导大了。知其不可而为之,那不傻么 元哥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守正,即可不可而为之 lq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奚自?解释为从哪里来?个人看法,不如解释为:什么来路.因为后面子路是说从孔家来,没有说从什么地方来 BENSON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知不可为而为之,容易引起误会 Gogovoog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应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非”不可为”。 队长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这就是普通人跟圣人的区别, lee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子路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 猫哆哩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做人就应该知难而退,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是南墙在哪,是绝望还是考验全凭自己一念之间,就好比追一个女孩,是拒绝是考验,全看你对这件事多大的欲望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孔子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说不可则止,他可不崇尚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孔子觉得世道是很乱,但还是值得抢救一下。但那些隐士,比如荷蓧者、楚狂等辈皆已心灰意懒,认为世道不可救药,可还是看见孔子为这不可救药的世道东奔西走,在心里耻笑孔子是做无用功。孔子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值得再挣扎一下,万一奇迹发生了呢?                                          雅加塔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我倒是觉得这句话你们翻译错了 刘行之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以子路的性格估计和门卫打了一架 匿名游客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晨门鄙夷孔子不知天高地厚,不见棺材不流泪的犟性。 匿名游客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诸葛亮不是死在定军山吗 六级不上600不改名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不知不可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圣人也。——张岱《四书遇》。 勿落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是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年的革命者,当年的抗日将士,建国后的两弹一星元勋,不都是这样吗?我们也要这样, 1775499 评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人都有畏难情绪,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