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
 
7.8 子曰:“不愤不启①,不悱不发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①愤:思考问题时有疑难想不通。
 
②悱(fěi):想表达却说不出来。发.启发。
 
【翻译】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解读】

这一章孔子既讲了教学方法,也讲了学习方法。主要是讲教育者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受教育者开启活泼的心灵、生动的智慧,能够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他反对“填鸭式”的机械教学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是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的。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异想天开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这句话主旨类似“学而不思则罔”。当一个正常的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述,其表现为不愤、不悱,不反,这意味着什么?这表明学生没去想,不去体会。这样的学生当然不要再教了。这种场景在家庭教育中更常见,如当家长讲完一通道理,孩子没有反应,或者是简单回复“知道了”,如果道理本身没有问题,那问题就是孩子没有去体会你说的道理。 领命而行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这个不复是道理不能再现的意思,并不是不教的意思。孔子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谛听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不能举一反三的,不是更应该把他教会吗?倒是那些已经学会举一反三的,可以不再教了 徐行吟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一个屋子内有四个角,老师举例了一个角,学生却意识不到其他三个角,说明例子举得不够贴切,拿房屋的一角举例并不合适,以后再教学生就换个他们容易接受的例子,“则不复举二隅也”。 道纪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一个是“启发” 一个是“举一反三”原来都出自这里 。。。 道纪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孔子这种启迪、刺激、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固然值得推崇,但孔子的年代相比我们现在的年代,年轻人需要读的经典少之又少,学生花在背诵经典上的时间就非常少了。而现在呢,如果能有充分的时间 死记硬背下更多的经典,已经非常不错了,哪里有时间给老师让学生们举一反三呢? 正道光明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感觉这一章与上一章都在讲,夫子教诲弟子要诚心求学。上一章说但凡有求学的诚意,就算只有一点点薄礼作表心意,我也无不倾囊相教。而这一章讲,夫子鼓励学生求学要主动积极,绞尽脑汁地体验,思考,不到穷尽努力而不能进时不给与帮助,不能举一反三并非力不足,多是心不诚,心不诚则没有教的必要。夫子不是不想教,而是别人不想学,何必徒劳无功呢。 innnn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不复教也”不是不再教授学生,而是不再以同一种方法教,换其他教学方法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我认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没有什么不对。因为,世界万事万物,需要教的东西太多,不可能都教。但,世界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其基本道理又是相似的,因此举一隅应该能以三隅反,如果不能,则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何必浪费时间精力! king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后一句的意思是:“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彻底弄懂了),就绝不罢休,一定要使他弄懂为止。” CarsonFaith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有点过于绝对了吧第三点 澄怩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不是诲人不倦吗?怎么又不再教他了,放弃了吗 轶想天开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愤:是激烈的情绪,引申为强烈的意愿。这三句话是分别从态度(意愿)、学习思考和演绎的三个角度递进地说明“积极性”的重要性。首先是学生没有强烈的意愿,不要启发他(即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第二,学习要先自己思考,不要直接给答案;第三,老师教一个案例(一个方向),学生应该以此推导出相似的案例(其他三个方向)。总之,这涉及“态度-道理-案例”三个主题,是递进的。 何文斌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一代大儒,万世师表!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读论语不到这个境地,难有效果。从另一个角度说,囫囵吞枣读书,恨不得一天读100本,反而浪费时间,不如躺平歇会儿。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作为老师,对于一些太被动的学生不能太过主动,这样容易受伤作为老师就做好课堂教学,课后的内容,学生想学才能深入,不能太过主动 荣耀之光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现代之教育,不也要一样吗 清净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不罗嗦,让学生在生活经历中体会;啰嗦再多,学生也很难明白 瀚海修罗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此处的“三”应该并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多个方面 king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则不复也”:不再教授他新的东西了。 A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是这样的 哈华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当学生准备好,老师才会出现 ,,,;?;;,,。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虽有时雨,大者大生,小者小生,然不沃不毛之地则不生,非圣人之不轻施教。 *绝色冷天使*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非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孔子不愧是精通易经的人 在加把劲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是不是说举一个例子后,等他在想出几个近似的例子,才继续教他下面的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孔子的教学三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放到现在来看孔子教学方法,也是很符合科学原理的。 小命一条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学习要用心教育该变那些想该变的人 无间行者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关于最后一句:不再教他了?个人觉得:不应该是不再教他了,而是:不再用之前的方法;也就是,如果启发后,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则换种方式或角度,再次教导,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Grace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都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解读。我想在做人的角度理解,正所谓“上赶子不是买卖”。有求,再给。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也让对方懂得感恩和珍惜。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必要学生先自己经过一番冥思苦想,而仍然不得其解的时候才可以给与启发。就像一个人吃饭,要让他自己去吃去嚼,你嚼好了喂给他,滋味既失,营养亦减。师父是领你进门的,就像你要进入一个房间,师父帮你把锁打开,然后就要你自己进入到房间里去看有什么桌子什么板凳器物了,师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你遇到障碍的时候点拨你,启发你,很多人往往就是因为想通了一个问题而大彻大悟,一窍通而百窍通 给两年做真正的自己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我想,孔子的意思是,当学生真正处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的问题,作为老师是肯定要引导他的,但问题就是,当一个学生对自己遇到的问题不够恳切、不够专心、不够用心的时候,老师的引导也相对有限,效果并不好,关键是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发现自己问题,而不是把求知的工作一味地推给老师去帮自己做。 广州鹏悦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就不再教他了”?不是说有教无类吗?蠢死就不教了!就不教死蠢的! 阳光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内愤外悱,如坠云雾,一经点拨,云开见日,豁然开朗。 我的九九呢?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重在于自己的悟性 D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有道理的。 青花 评论 子曰:“不愤不启,:就不再教他了?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