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论语》,把书翻到《为政篇第二》第十四节,我们可以读到: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那么,什么叫作周、什么叫作比呢?忠信,就叫作周,阿党,就叫作比。这是最通俗的解释。 周,还可以解释为合、亲和以及调和。另外,周,还有接济和救济的意思,如:周济。 比,解作阿党,阿(ē婀)意为迎合...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里仁篇第四》第十一节的经文。 大意是:君子用心于品德操守,小人惦记着家乡田土;君子关注刑典遵守法规,小人念念不忘好处利益。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能苟安乡土,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苟安乡土是小人的心态。
《里仁篇第四》第十六节记载: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就是明白、晓得和开导。 上句的通俗译文是: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但是,我却认为应该把喻于义译作晓之以义;把喻于利译作晓之以利。 这样一来,我的译文便是:一事当前,君子首先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道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见《颜渊篇第十二》第十九节。 鲁国正卿季孙肥(谥号康)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问:如果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答道:您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戮?如果您真想把国家搞好...
《颜渊篇第十二》第十六节记载了孔子的这样一句话: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老先生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应该破坏别人的好事、促成别人的坏事。锦上裁花、掠人之美,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为虎作伥、助桀为虐,那都是小人的所作所为。
孔子说:君子胸襟坦荡,度量宽大;小人为利所困,忧伤不已。 这句话被刊在《述而篇第七》第三十七节,原文是: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能只顾追求物质享受,做金钱的奴隶,为利所困,这样只能陷于长久的忧怨哀伤之中。只顾追求物质享受,那是小人的精神面貌。
硁(kēnɡ坑),击石声。硁硁然,是浅见固执的样子。因此,本节的标题可译作:小人啊,固执如顽石。 《子路篇第十三》第二十节记录了子贡和孔子的四问四答。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篇第十三》第四节记载了这个有趣的故事。白话译文如下: 学生樊迟(亦名樊须)请孔老师教他种庄稼,孔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典出于《子路篇第十三》第二十三节。 我的理解是:君子崇尚道义,所以能够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但见解各异、决不苟同;小人追求利益,所以宁愿背叛道义、阿附苟同,但为争夺利益勾心斗角,不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能背叛道义、阿附苟同;为争夺利益勾心斗角,那是...
《子路篇第十三》第二十五节记载: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这里的说(yu越),古同悦。 孔子说:君子容易事奉但很难讨好;不用正当的方法去讨好他,他是不会高兴的;但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他会根据各人的才干作出安排,并...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见载于《子路篇第十三》第二十六节。 用白话解释,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而不傲慢骄横;小人傲慢骄横而不安详舒泰。 君子重道循理,所以能够安详舒泰;小人图利逞欲,所以必不能安详舒泰。不一样的精神面貌源自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于是,我们知道:做人不能图利逞欲。傲慢骄横,...
《宪问篇第十四》第六节: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做出不慈爱、没良心的事情,有时候也会有的啊。但是决不会有小人做出慈爱和有良心的事情。 看来孔老夫子对小人的成见很深。但是,小人并非统统都是坏人,小人和坏人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即便是坏人,也不可能...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是《宪问篇第十四》第二十三节所记载的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所说过的话。 用时下的语言表达,孔老夫子这段语录的意思是:君子上进,小人下流。 君子循天理,攀山往高处走,所以上进;小人纵人欲,顺水往低处淌,所以下流。 毛泽东曾经为少...
《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一至第二节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个故事说的是:卫灵公向孔子请教打仗的阵...
孔老先生教导我们:君子遇事总是自我反省,凡事首先依靠自己解决;小人遇事从不自我反省,凡事势必乞求别人帮忙。这句话被记载于《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二十一节,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事实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君子,也不可能事事统统依靠自己解决,永远都不需要...
《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三十四节: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用白话诠释,孔子说:君子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要求他什么都懂并拿些无关紧要的琐事细务去为难他,但因为君子德才兼备,所以可委以重任、处理大事;小人德薄才浅,故不可委以重任、处理大事,但可以让他们去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琐...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见《季氏篇第十六》第八节。 孔老先生说:君子有三惧:惧天命,惧高官要员,惧圣人所说的话。小人对天命没有认知所以不怕,戏谑高官要员,对圣人所说的话不以为意。 时代不同了。人们对所谓的天命、...
《阳货篇第十七》第二十三节: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吗? 孔子答道:君子首先崇尚道义。如果君子只崇尚勇敢而不崇尚道义,那就会作乱;如果小人只崇尚勇敢而不崇尚道义,那就会做...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被记载在《阳货篇第十七》第二十五节。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最难供养的。亲近他们吧,他们就不谦让、不恭顺,疏远他们吧,他们就抱怨。 于是,我们知道:供养小人,或者与小人相处,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太亲近,也不能过于...
《子张篇第十九》第八节: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这是《论语》里最后一次提及小人。 子夏说:小人对于自己所犯的过错啊,一定有理由加以文饰。 这句话也应该是成语文过饰非之中文过这两个字的出典。 过错,人人都会有。过则不惮改,讲的是:犯了...
读罢本栏目的内容,我们大体上已经知道了在儒家鼻祖和众门生口中笔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被称为小人。 小人比而不周、小人怀土、小人怀惠、小人喻于利、小人长戚戚、小人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小人无大志、小人硁硁然固执如顽石、小人同而不和、小人难事而易悦、小人骄而不泰、小人不仁、小人下达、小人穷则滥、小人求诸人、小人德...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见之于《阳货篇第十七》第十二节。 孔子说:面色严厉但是内心怯懦者,拿小人打比方,他就像攀墙挖洞的窃贼一样啊。 高墙外表坚硬有如严厉的面色,但被挖洞打穿之后,身居其中的窃贼既怀偷盗之心又虚怯其中,深恐被人察觉,有如内心懦弱。这是一...
《阳货篇第十七》第四节所记载的故事也不乏趣味。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们来到了...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本句典出于《雍也篇第六》第十三节。 女(rǔ辱)是汝的古体字。 儒,古时指读书人,如儒生。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像君子似的读书人,不要做一个像小人似的读书人。 可见,读书人也有君子小人之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与读不读书无关。君子堂堂正正,谋道重德义,与人...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