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孔子思想体系中所谓人的概念,学者有多种解释。有人把《论语》中的人和民进行比较、考证,认为人、民,是指春秋时期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人是统治阶级,民是被统治阶级,所以孔丘对人言爱,对民言使。如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字有多种含义。 第一个含义,即自然界的天。例如,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孔子还说过: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
《论语》中多次提到友,其基本意思是朋友。上古时,同门(师)为朋,同志曰友。所谓同志,就是指不共学而志向相同的人。《论语》中常常朋友连用。例如,朋友切切偲偲(《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的交友之道,是与他...
中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多种意义。 一个意义是在矛盾的两方面中选取的最合理而至当不移的度,以使事物维持最佳的平衡状态。这种尚中的做法,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和哲学思想,早在孔子以前就产生了。《论语》中就记载了尧对舜的教诲: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诗经》里也...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表示人的一种最高道德品质。 仁的概念并非孔子首创,在他之前即已出现,最早出现仁字的文献是《尚书》。《尚书金滕》载:予仁若考,指的是人的一种美好品德。在孔子大量的关于仁的阐述中,他借用了仁的这一基本含义,进而将其内...
爱的含义很广泛,其一是指爱护的行为。例如,孔子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第一》);樊迟问仁,孔子答曰:爱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他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篇第一》);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由以上例句不难...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文字有多种含义。第一个含义, 即文献及文献上的知识。例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第一》),指的就是文献,即书本上的学问。 孔子很重视古代文献。他是我国最早整理和传授古代文献的专家。当时的鲁国是西周文化的中心,保存有宗周的典籍和文物制...
一般指行为。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对于人的行为,孔子的基本态度是:第一,反对言过其实,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一种耻辱。第二,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不但要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宽容。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恕是一以贯之的具有纲领性作用的内容。《论语里仁篇第四》云: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云: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孔子所说的恕是讲的人己统一的情操,它要求人们...
指聪明,有智慧,亦作知。孔子说: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这里,智与仁、勇并列,可见智已被孔子纳入了其道德规范体系中,并把它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予以强调。智的作用有如下几点:第一,知者不惑,这是智最基本的作用。一个人的...
好,用作名词,指好人、好事或好处等。例如: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篇第七》)再如,子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篇第二》)用作动词,指变好或使之好。例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又如,子贡...
表示一种合理性,或者合理的事物,合理的行为,合理的状态。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义是表示合理性的概念,或者说是人们社会行为的最高依据。所谓义者宜也,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篇第四》)。意即,君子对于社会上的事情,没有固定的法式,...
富于道德或才能,或指富于道德或才能的人。关于贤,孔子有很好的论述。 孔于提倡见贤思齐。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看见贤人,就要思考如何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觉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如此自觉、认真地进行道德修养,也一定会成...
在孔子的思想范畴里,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其最重要含义指道德。孔子非常重视德。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第二》)用道德来引导,用礼仪来规范,这是治民的最好办法。子曰:君子怀德,小入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rdquo...
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笃的含义较为单纯,就是忠诚厚道,笃实,纯一的意思。 在《论语》中,笃字共出现过七次: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篇第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指对工作严肃、认真。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其中之一就是事思敬(《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第一》)他还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事思敬、敬事、执事敬,都是指...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信主要有这样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诚信,信实。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篇第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同上) 在孔子看来,信实不欺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
学而时习之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这是孔子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 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非常丰富。他还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
君子务本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故讲君子务本。这里的本解作根本,不是树的根本,是指做人的根本。儒家认为做人的根本在于...
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他人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不重则不威中的重是庄重的意思;威则是威严、威仪的意思。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就是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仪。 君子要具备三重:重言,重行,重貌。言重则有法...
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
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指花言巧语,令色指伪善的面貌。孔子憎恶伪善,认为伪善者与花言巧语者一样,都是小人。孔子主张中庸,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性。但伪善貌似中庸,实则是乡原。乡原是一种以伪善面目出现,没有德行却伪装有德行,四面讨好的伪君...
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孔子一生讲学,尤其是周游列国回来后,专心培养人才。子禽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人物,先入师...
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中国古代儒家提倡为人处事要遵循五常:仁、义、礼、智、信。信作为五常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人要守信,无信不立,答应的话,一定要做到,《论语》...
语出《论语乡党篇第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孔子出生在陬邑的昌平乡,后迁居到曲阜的阙里。孔子的乡党,就是指这两处地方。恂恂,是指温和恭顺的样子。在本乡的父老乡亲面前,孔子总是一副温和恭顺的模样,好像不太会说话。可是其在宗庙朝廷,在上朝、宗庙祭祀的时候,面对着国君...
语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问弟子子路是否听过六言六蔽,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于是要子路坐下...
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君子不器。所谓君子不器,是指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因为器具是一物一用,只限于一项功用。就好比舟行于水,车行于陆,各限其用。而君子不是器具,不会拘泥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境界,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器具。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说:惟是君子的人,...
语出《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个人,哪一个更优秀?子张是颛孙师,子夏是卜商,两人都是孔门高足。子贡便向孔子询问他们两人哪一个更优秀些。孔子说子张聪明过头了,子夏不及。子贡不大明白,...
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他姓颛孙,名叫师。他向孔子请教如何可以求得官禄。孔子传授他说,想做好一个官员,要知识渊博,应该去多听、多看、多经验,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
语出《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为: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学习的人,人家有优点我可以学习过来,人家有缺点我可以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成就事业,就必须努力、全面地学习。学习首先应从《诗》《书》开始,&ldq...
语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与小人的器量可以在不同的境遇中加以区别。小人贫穷则志短,而一旦得意,往往会表现出一付傲慢自负、不可一世的骄矜之态。其心里所想的大多是妇姑勃谿、鸡鸣狗盗、钻营报复之事。而君子在贫穷的时候,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即使粗茶淡饭,简居陋室,心神亦能不被...
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把敏于事敏于行同慎于言讷于言相对比而言,说明他是提倡实践、提倡言行一致而反对言行不一、反对夸夸其谈的。 孔子是以博学多能而著称于当世的。《论语子罕篇第九》里有一段有趣...
殆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觉得学应该与思兼行并重,不可有所偏废。 孔子认为:学与思的结合,首先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他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知如之何也已矣。(《论语...
语出《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号。这是孔子回答子贡的一句话。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给他以文的谥号?孔子回答: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
语出《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
语出《论语雍也篇第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
语出《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己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
语出《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语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说,仁的行为准则是:凡自己不愿意别人如此对我,我也不应如此对待别人。孔子说,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忠恕之道,而其中所谓的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语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孔子说治邦强国之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语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r...
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仲由,我教给你的东西你都清楚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也是一种知。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发现,是知也之知,与我们在一般意义上讲的知,即对于某种具体知识的领会和把握,是有根本区别的。它是认识世界方法论范...
语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子曰: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主张,历来为人所称道。孔子以前,学在官府。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自古以至春秋,孔子是第一人。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篇第七》)他招收的学生,出身贫贱的居多,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语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指君子在穷困之时,也能坚守住自己的节志。孔子一行人在陈国断了粮,随行的人都饿倒爬不起来。子路见了孔子便发牢骚说:君子难道也有穷极潦倒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即使在穷困时,也...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